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三下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石城别样红

  七月七日,江西财经大学“青年实‘赣’行”调研团队来到了素有“中国白莲之乡”之称的石城县,分别前往木兰乡与小松镇,迎来了他们农业碳减排暑期三下乡调研实践活动的第二站。木兰,意为古木参天,兰花盛开,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农业乡;小松,则寓意刚劲如松,正如小松人民的勤劳刚强品质。在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与引领下,调研队员们踏上了进村调研的道路。

丹村之旅别样“红”

  小暑之际,调研团队来到了传统红色古村落—丹溪村。重走红色旧址,重温红色文化,追忆红色记忆,学习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亲身体会这场文化之旅。

(中国传统古村落、红色古村淡溪村)

  天空别样蓝,丹村别样“红”。一幅接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一件接一件传统革命老物件,将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此驻扎时的场景徐徐展开:“共产党章程”、“苏区交通处‘快送信’通信函”、“红军兵站使用过的武器”……随后,调研队员们与当地老党员一起重温了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他满怀深情为这些青年同志解答画面中的红色故事,并表达了对青年同志们的殷切期望。最后,共同注视着入党誓词,队员们心中红色热火冉冉升起。红色文化源于红色土地,红色历史镌刻于心,红色种子深藏胸中。

(调研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于丹溪红色广场合影)

研学藕花深处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走进小松镇,层层叠叠的白莲便映入眼帘。在迳里村,白莲长势喜人,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荷香;在罗源村,莲子剥壳机与烟叶烘干机一刻不停的运行。途经莲田时,热情的村民们便折下几支鲜嫩饱满的莲蓬,邀请队员们品尝。村民们或繁忙与田间地头,或于晒场晾晒荷叶,或于家中剥莲……

  莲叶何田田,队员们欣赏着这夏日荷景;天朗气清,队员们参观着当地特色产业种植情况;清风徐来,热情的村民们邀请队员们至家中品尝自家种植的西瓜;藕花深处,队员们与村民热切交谈,展开调研……在小松镇,白莲、烟草、水稻、蔬菜等产业百花齐放,令当地村民安居乐业,给当地带来勃勃生机。

情留板桥之乡

  山路十八弯,青年实“赣”行实践小分队的调研之旅进入下半阶段,调研小分队来到了来到了石城县木兰乡。

  初到木兰乡,大片的莲花郁郁葱葱,白色粉色的莲花交辉相映。稍做休息后,调研便召开线上会议,交流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傍晚之际,他们一起走进村庄,感受这木兰的乡风民俗,也对木兰乡的农业生产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为第二天的调研工作做了充足准备。

  满目青山,天朗气清,凉爽的天气无形中助力着调研工作,队员们斗志满满,跟随村干部的脚步,在农户的家中、在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工作。和宁都县的村庄不同,木兰乡地形起伏较大,聚落较为分散,这无疑给调研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和村干部讨论之后,团队改变原来的调研模式和组合,分散采访了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在此期间,队员们亦真切领略了石城县淳朴热烈的民俗民风,见识了当地农业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巨大成果,感受了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显著成效。

  晴空万里,天边白云层层堆积,一派乡间美景伴随着队员们的调研之路。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在新河村进行调研时,当地村干部提前村民召集起来,待调研小分队到来之际,他们便在会议室整齐地坐着,等待我们的调研。天气炎热,也不及村民们的热情,村干部在调研时也一刻不停,为语言不通的农民进行解释翻译,一派热闹景象。仅两个小时的时间,调查任务便超额完成。

(调研队员正在询问当地村民低碳农业相关问题)

  随后,当地村干部向队员们详细分享了当地脱贫致富奔赴小康的“诀窍”,以及在发展乡村农业经济中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天的调研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皆感触颇深。深入田间,才能真正体会农事艰辛;走进基层,才能知行合一。酷暑难挡,烈日依旧。在乡间,在田野,队员们头戴草帽,用脚步丈量着大地,用青年的朝气书写着独属于他们的青春画卷。(文/经济学院 杨柯蒙 熊慧聪    图/经济学院 吴亮 邱隆峰    编辑/徐智杰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