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毕业生如何选择就业方向,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展开了专题调研。招生就业处处长柳晨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的采访。
调查结果发现,在选择就业单位的影响因素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空间”和“是否符合兴趣爱好”。柳晨指出,这一结果反映了就业价值的回归。“经济快速发展,曾有一段时期,学生判断就业岗位好坏的标准比较单一,局限于薪酬待遇等。但实际上,工作的好坏不是完全由薪酬待遇决定的。”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过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柳晨指出,“这与受新冠肺炎疫情袭扰,很多社会性岗位的不确定性增加有一定关系。”
在是否愿意去基层这一问题上,柳晨认为,“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让他们对基层有更好的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基层工作的内容并不了解,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做好信息推介和宣讲。”
为推动2022届毕业生就业,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理性择业。招生就业处、大学生职业促进中心以毕业生需求为中心,举办了一系列讲座,为毕业学子提供专业化的就业辅导,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文/招生就业处 编辑/舒佳珠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