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全校完成第十五轮核酸检测采样。3月以来,在南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校积极采取行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开展了十五轮核酸检测,覆盖面近40万人次,“全部阴性”的背后,是这些江财人不舍昼夜的坚守!40天的风雨兼程,他们不曾退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唐海燕,10次承担现场联络员工作,4次承担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工作。学工部(处)副处长刘志蓉老师,11次承担现场组织联络工作,2次承担核酸信息录入工作。丁智慧老师参与了每一轮的现场组织联络和核酸信息录入员工作,她们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逆行而上,勇往直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学工部新疆派驻教师韩红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先后承担了13次信息采集工作、1次校区核酸检测联络、2次抽检工作,录入了近9000余人次的信息。同样是新疆派驻教师的扎克尔·朱马洪3次承担试管扫码和联络员工作,承担了每一次的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
在学校召集志愿者通知后,研究生院党员们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匡琳副院长在看到志愿者有任务后第一时间报名,提前一天住在办公室,担任全员核酸检测的信息扫码工作。校党员庄凯老师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先后承担了10次信息采集工作、3次试管转运、打包工作,录入了近5000余人次的信息。每一个人都是一束光,在接受别人温暖的同时,照亮身边所有人。
工商管理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黄文德、副书记周海燕,学工办主任张天元,辅导员曹继明、周珏,青年教工曾经纬、陈新宇等15位教职工组成,包括辅导员6人,行政人员2人,青年教工6人。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抗疫志愿服务先锋队,由谭亚男、钟莹、钟达欢等80余名学生党员、团员骨干组成,先后动员学生党支部、社团、班级团支部15个,学生志愿者350余人。师生累计工作时长3000个小时以上,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作为麦庐北区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自3月17日至4月24日,作为主力承担了麦庐园北区全部15轮全员核酸检测和5次核酸抽检工作90%以上的任务,8次独立承担了全部教工志愿者工作,13次独立承担了全部学生志愿者工作。发扬了不怕吃苦,不惧挑战,连续作战,坚持到底的风格,克服困难,保质保量,高效、有序、出色的完成了所有工作,成为江财麦庐园北区抗疫工作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琪参加4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其余场次,王琪均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协调情况,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辅导员段月维承担了11次信息采集、1次试管转运、1次抽检工作,6次学生核酸检测通知、督促和数据报送工作,累计信息采集6000余人。院党委副书记王昊3次参加全员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其余时间参加学院核酸检测调度工作。截止到目前,王昊同志共担任五轮全员核酸信息采集员,在岗时间28小时,共采集信息3000余人次。团委书记游志云,10次承担信息采集工作,5次承担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在疫情防控面前,只要组织需要,游志云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学工办副主任赵云飞承担了2次全员核酸检测、1次抽检、1次校园巡逻,因居住小区两次管控,赵云飞在线召开10余次协调会,做到了虽不在现场,但心中有底,摸清每一项数据。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邱晓平舍小家顾大家,在连续15轮核酸检测中坚守一线,冲锋陷阵,承担枫林园校区的疫情防控数据汇总、学生管理、政策执行等工作,他主动承担责任,坚决落实任务,关心关爱学生,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效率诠释责任担当。白天,他是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夜晚,他是一个爱心满满的“家长”,走进寝室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并现场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明日继续,保持姿势,保持队形。早睡。”校医院的刘丽在深夜更新了她的朋友圈。3月以来,刘丽一直坚守在核酸检测采样一线,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防护服下,是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是无比疲惫的身躯;口罩下,是一道道深深的勒痕;手套下,是一双双被消毒水浸得干皱发白的手掌。对大多数人来说,核酸采样只需短短几秒钟。但对刘丽来说,从事前物资增补,到事中核酸样本采集,再带事后数据统计等,需要连续好几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晚睡早起,这已经成为了刘丽最近的常态。
党办、校办行政科张鹏老师,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和十轮“适时抽检”中分别承担过蛟桥园南区、财大慧园小区、蛟桥园北区、麦庐园南区检测点协调及信息采集员等工作,累计承担“全员、适时抽检”核酸检测点协调人工作总次数为20次,信息采集员工作2次,其中14次承担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点协调人工作,2次承担信息采集员工作,6次“适时抽检”检测点协调人工作。他以办公室为家,全天候“战备”接受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了一名江财人的责任和担当。
国际学院学工办主任廖春妍共有15次承担了在蛟桥园南区担任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南区信息采集员统筹、志愿者指导工作,1次在麦庐园南区参与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标本转运工作。每一次全员检测的现场,总有她忙碌的身影,最早来,最晚走,是她的工作标配。为了便于工作,自3月17日以来,她就住进了学校,除了中间三次回家取换洗衣物,她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学生们为了纪念她身穿防护服在现场辛勤工作的身影,为了她制作了专属“大白”表情包,还为她拍摄了纪念视频。
国际经贸学院辅导员周妍、吴梦,坚持冲锋在一线、默默奉献在基层,两次主动申请留校驻守。周妍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承担核酸信息录入、学生检测现场调度、走访学生宿舍、晚间巡视校园、心理咨询等工作,其中7次承担核酸信息录入员工作;10次在检测现场调度。4月15日晚巡视校园、深入走访学生宿舍。吴梦10次承担核酸信息录入员工作,3晚巡视校园、深入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谈心;2次协助负责现场调度工作;4月24日陪同骨折学生外出就医。学生丁怡、高宇馨、刘家俊、努尔加玛丽·图尔荪、王艺龙、王元一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冲在抗疫前线。其中,丁怡承担6次信息报送、核酸检测进度督促摸排工作,9次现场机动、志愿者协调工作。高宇馨承担8次志愿者统筹工作,7次监督活动正常展开并进行志愿时长录入等工作。刘家俊承担3次核酸检测信息采样志愿工作、7次核酸检测现场引导志愿者工作、3次核酸检测信息核对工作、2次核酸检测负责人工作。努尔加玛丽·图尔荪承担2次室内接引工作,6次承担室外引导工作,7次宣传工作。王艺龙承担13次核酸检测进度督促摸排工作、志愿者协调工作,2次负责信息班支信息传达工作。王元一承担8次秩序维护、志愿者调度工作,7次核酸信息填报工作。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李冬英,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13次承担核酸信息采集工作,2次承担核酸检测样品打包工作。她耐心为师生扫码登记、及时将样品打包送检,认真负责,严阵以待,是防疫战线上一颗任劳任怨的螺丝钉。她用实际行动织密疫情防控网,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深知站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前面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清楚打赢这场站“疫”的任重道远,更坚信同心同行同作为是最强战“疫”力。
经济学院辅导员谢尔艾力15次披“褂”上阵,一轮不落下,他还同时负责蛟桥园北区的信息采集员的招募组织工作,每日凌晨5点钟起床,晚上11点协调第二天的工作,在第十三轮检测中,艾力老师终于顶不住了,大汗淋漓虚脱的被换了下来。但稍事休息,第十四轮检测他继续上阵。他时而化身“快递员”,为学生采购急需药品,时而化身“专车司机”接送学生外出就医。抗疫期间,谢尔艾力开启了线上线下全方位、“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校园各处都可以看见他坚守的身影。
统计学院辅导员钟晴、庄园与学生并肩战疫,带领学院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冲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第一线。钟晴担任13次全员检测信息采样志愿工作、15次学院信息报送及核查工作、2次送受伤学生外出就医、3次晚间巡视校园、数次前往学生宿舍谈心谈话。庄园先后参与共12次全员检测信息采样志愿工作、16轮学院信息报送及核查工作、1次送受伤研究生外出就医、3次晚间巡视校园、3次走访研究生宿舍、4次与研究生进行谈心谈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程昊、王美玉、张紫萌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承担对接学院志愿者招募,与学院负责人协调现场分工,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调配、秩序维护等工作,他们用“红马甲”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一道“风景线”,用特有的“江财速度”展现了战“疫”有我,“青”尽全力的责任和担当。
法学院辅导员刘传杰,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承担信息采集员等工作,从3月17日至4月25日分别参与转运工作以及信息采集工作共计15次。疫情期间,他多次下寝,与学生交流谈话了解心理动态;数次护送就医,面对发热学生倍显关怀。不论是送药问症,还是派送包裹,南北区间摆渡耐心对待。疫情就是命令,还能为学生多做一些什么是作为老师最开心的事,也是江财最美的抗疫精神。
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廖波,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勇担作为,充当了麦庐南区检测点的信息采集员组组长一职,承担了信息采集、人员组织、现场协调、医护人员对接、后勤服务等系列工作,他夙夜在公,任劳任怨,凌晨5点半总能看到他匆忙赶往现场的身影,一如既往,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团委学生会青协部部长毕俊如,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积极表现,承担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现场场控与引导等工作,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均在现场服务,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十分耐心细致地完成了现场志愿服务工作。
身为教工志愿服务队一员的产业经济研究院杨京老师,在十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主要承担信息录入和试管打包的工作,其中6次承担信息录入工作,9次承担试管打包工作。截至24日,共录入信息3000余人次,共计打包装箱六十余件。试管打包是风险岗位,“这份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她沉着应对,细心把关,认真地核对检查每一支试管,以极高的专注度应对工作的挑战。
组织留学生进行核酸检测的海外教育学院袁卫老师在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岗位,通过留学生签到打卡的方式,确保核酸检测数据准确、落实到人;对两位因腿脚受伤行走不便的留学生,袁卫每天将其接送到核酸检测点进行采样,同时积极协助就医,安排留学生助理解决日常用餐等问题,缓解心理焦虑;并主动联系后勤和食堂食材采购人员,解决食品等物资购买难等问题。
图书馆共37位党员,住校党员仅3位。在接到学校抗疫召集令通知后,图书馆党员志愿者们反应积极,纷纷想报名参加。住在蛟桥园南区的图书馆柯玉莲老师主动请缨参与学校抗疫一线工作,柯老师2次负责试管打包、8次负责试管采集。平凡人生可以不平凡作为,平凡岗位方显英雄本色。
(文/姜莹 图/各单位 审核/赵旻 李大晖)
(此稿根据校属各单位提供素材整理,欢迎各单位积极挖掘、提供师生一线战“疫”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