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师生校友风采

首页>>师生校友风采>>新闻列表

刘子茗:脚踏一方实土 仰望万点繁星

   【人物简介】刘子茗,男,中共党员,金融学院2019级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现任19金融学硕班班长,曾任金融学院研分会副主席、学术部部长、学院研工办助管。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学业奖学金、校“优秀团干”“映山红”党员先锋称号等荣誉;获江西省第届“华创杯”调查分析大赛一等奖。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三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一篇文章已被CSSCI来源刊物《金融论坛》录用参与多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参与一项导师横向课题,主持一项校级科研课题。现已被暨南大学申请审核制博士录取。

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合理分配我们有限的时间。无论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刘子茗都有着清晰的自我认识和定位,一直朝着学术研究的方向笃志前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自学Python、Stata等相关数据分析的工具。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明确未来方向,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确立一个总目标然后再将总目标分成阶段目标,努力实现每个小目标,最后实现总目标。即使是星辰大海的征途,也从足履实地开始

学术之路,上下求索

  学术能力的成长和输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上下求索之道,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

  对于学术之路,刘子茗有着自己的感想与体悟。他认为做科研的首要前提是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求知本就是一场漫长的试炼,在这过程遇到失意在所难免,要学会自我调整。就如投稿而言,稿件被拒时不要让自己轻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而是要积极调整自我情绪,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要强化交流意识科研之路绝不是一个人的孤独前行,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多与导师、老师、同学们进行沟通,打破桎梏自己的“思维困境”。最后,作为学术型的研究生,要努力戒浮,做学术要有一种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不断积累与沉淀,多阅读专业领域的权威期刊文献,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

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除了学习之外,读研期间,刘子茗还积极参与校园实践工作,研究生入学以来担任班长,研一期间担任金融学院研分会学术部部长,研二期间担任金融学院研分会副主席,分管学术部和就业部。期间,刘子茗严格履行职责,协助学院老师开展工作:学术方面,参与各类学术论坛与讲座的筹备工作,如赣江金融高端论坛、Final Program-EM国际学术会议、“金融月月谈”系列活动、学术沙龙与学术年会等;就业方面,定期为金融学院研究生举办实习、就业经验分享会,积极参与学院实习就业互动交流分享平台的搭建工作。他认为参与学生工作有益于提升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责任心以及勇气。

  谈到时间规划和平衡问题,刘子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校园实践工作可以更好的为同学服务,也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当学生工作与学习冲突时,要合理平衡两者,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自己完成学生工作的办事效率。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将时间高效利用起来。面对学生会的繁杂工作,心绪难免起烦躁之意,要明确自己选择做学生工作的初心,让自己保持冷静,思考解决之策。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刘子茗对学弟学妹们满怀期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要不断向自己提问,不断反思、总结、精进、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进行纠正。同时他建议要尽早确认好自己未来的方向,按照方向去努力前进。如果说要从事学术研究,就要多阅读有关文献;如果考虑就业,就要在完成相应的学业和科研任务后多多参与校外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脚踏一方实土仰望万点繁星愿学弟学妹们以梦为马,方可不负韶华!(文/金融学院  赵云飞  陈丹妮    图/金融学院  刘子茗    编辑/舒佳珠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