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学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卢福财、校长邓辉和副校长欧阳康、李春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总编室负责人范存宝、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徐光明出席座谈会。
卢福财在发言中强调,要把思政课办成思政“大”课,把“大思政课”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他指出,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树立大目标和大情怀,真正把思政课办成人生大课,要树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目标,树立担当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的大情怀;大思政课之“大”在于立足大背景和大视野,真正把思政课办成时代大课,要立足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的大背景,立足“古今中外”的大视野。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构建大资源和大体系,真正把思政课办成社会大课,要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发利用好思政教育资源,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构建运行好思政工作体系。
邓辉在主持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把每门思政课都打造成“金课”,使学生达到理性的自觉和德性的自证,实现知、信、行的统一。他认为,对思政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求真”,并给思政课老师提出了“三个真”的要求。一要练好“真本领”,既要有大师的深邃,又要有父母亲般的慈爱,通过学思悟和知信行,不断提升认识的体系性和思想性。二要讲活“真道理”,要把“大道理”融入青年之中去讲授,切实增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三要展现“真魅力”,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大先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
李春根从“五育并举,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价值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突出融合,整体推进新文科专业优化升级”“顶层设计,切实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多措并举,探索劳动教育体系”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三年来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取得的工作成效。
徐光明认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专题教学、整体备课、资源共享,对我校问题式专题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范存宝认为办好思政课要提高政治站位,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意见建议。
陈始发回顾了现场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情景,表示参会经历是一段“终身难忘的记忆”,并从高位推动与严抓落实相结合、精神普及与率先示范相结合、总结提炼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经验与重大成果,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研究生丁垠、统计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挺分享了上思政课的切身感受和体会。
党办、校办,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文明办,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网、江西教育传媒集团等媒体记者共同参加此次座谈。(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夏贤明 图/孙坚 编辑/熊雪源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