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开幕。我校各级党组织及师生热切关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主动关注“两会”动态,共享精彩“两会”时刻。广大师生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发布照片、发表感言,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热议“两会”精神,为全国“两会”点赞。大家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决策上来,把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砥砺奋进,不负使命。
图书馆馆长贺三宝: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自2014年全民阅读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九年均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前八年都提“倡导全民阅读”,今年提“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表明经过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民积极响应后,阅读已经深入人心,有力促进了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全民阅读还需深入推进,共同构建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应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主力军,更多组织校内外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加注重增强大学生和读书人群的阅读深度、广度和持久度,让阅读文化进一步辐射和影响社会,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用。
法学院党委书记郭海峰: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辉煌成就,中国正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教育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正有条不紊持续推进,放眼未来,作为一名高校基层教师,今后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大学生精神追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爱祖国、爱人民、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人才;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作为教育者本身,要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能力培训,提升自身修养素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政策。我将满怀对中国教育的信心,扎根教育一线,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接续奋斗。
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海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育普及水平、教育公平发展、教育服务国家发展以及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的发展成就。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身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落实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体育学院副院长涂庚龙: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下,国家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让我们倍感振奋!报告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钟元生教授:报告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认识清晰,提出的应对举措具体、务实。比如,将新增财力下沉基层,用于保民生;退税资金直达企业;针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为培育增长新动能,提出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让各级人才潜心钻研;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报告让我们工作更有方向感,更有信心。
省人大代表、附中高级教师刘燕飞:喜迎“两会”胜利召开,作为教育战线中的一员,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政策越来越惠民、监管越来越透明。2021年,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有新突破,比如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驯化获突破,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等等。回顾2021,我们倍感振奋,展望2022,我们继续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建设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们永远在前行。
金融学院学工办副主任赵云飞:“两会”的胜利召开,对我国持续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21年,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22年,站在新的起点向新的征程出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继续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学生加强对“两会”精神的学习。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付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大学生就业。他强调,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在关注“两会”最新动态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关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发展,去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产生共鸣,转变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勉励他们从基层做起,努力积累工作经历,收获精彩人生。
金融学院辅导员黄藩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教育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在过去一年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取得的成就深感不易和骄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育人成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新时代强国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法学院辅导员刘传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光辉。围绕“九个坚持”开展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牢牢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理念刻进教育发展的路子里,才有现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新高度、新发展。鼓足勇气,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成为中国发展中“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每一个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杨帆:旧岁蹄疾步稳,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辐射并惠及了各年龄阶段的学子,教育这样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被党和政府挂之心间,“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政府工作报告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群体的现实关切进行的回应,字里行间流露着“公平”与“质量”两词,读来让人振奋而充满期待。期待高质量教育时代的稳步推进、燃起各方协同育人的斗志。对我们学子而言,“两会”这样的讯息可谓“风好正是扬帆时”,应当“楫逐浪天地宽”。
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叶铖浩:“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作为二点九亿分之一的我在听完报告后收获良多,在过去一年中,我国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灾、复杂的国际形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众多艰难的挑战中,不惧艰险,踏浪扬帆,兑现了对人民群众许下的承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真正成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主力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整理/姜莹 审核/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