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2020-2021信息公开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2020年是就业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财经类专业就业的逐渐降温,叠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给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2020年毕业生就业的新局面、新挑战,全校上下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完成了一场“稳就业”攻坚战。

  2020年,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就业和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江西省委刘奇书记在我校作形势报告时的寄语“希望更多的毕业生学在江西、干在江西、施展才华在江西,成就事业在江西”讲话精神,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全员发力,用“互联网+”模式推动落实精准、高效就业。基本实现2020届毕业生“稳就业”目标。其中常规就业率64.07%(高质量就业),国内外升学率30.63%,留赣就业率32.05%(相比去年提升约0.27%)。现对2020届就业工作小结如下:

  一、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精准部署压实工作责任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就业,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校成立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院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人人担责、层层负责的压力传导机制,完善了校领导下学院靠前指导和校纪委监督推动的院校两级工作机制。学校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为全校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各学院与学校签订了《2020年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承诺书》,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时任校党委书记王乔深入调研了解2020届毕业生就业详情;党委会研究决议各校领导联系对口学院靠前指挥学院就业工作;分管校领导靠前指挥,组织专题会议研讨就业工作办法。时任学校党委书记王乔、校长卢福财联名,向广大校友发出《致校友的一封信》,邀请校友和企业进校招聘;时任学校党委书记王乔当网红参与大型直播论坛,邀请广大校友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广大校友积极响应,共提供优质就业岗位近3000个。

  二、积极应对疫情,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就业工作

  228日,学校组织召开线上就业工作推进会,部署疫情防控下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全校上下要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工作部门主动积极研判就业形势,找准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校院两级强化落实责任,转变工作方式,打赢主动仗。陆续推出了线上视频双选、线上企业宣讲和就业指导活动;主动适应新形势,率先在省内高校建立了网络签约系统;网格化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以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为依托,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构建就业信息通报机制,每周发布《就业工作专报》。这些举措有力的保障了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21日发布《关于加强2020届毕业生就业动态统计监测和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学院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统计监测台账,逐一摸底掌握未就业学生就业意愿、就业困难和就业现状,建立精准台账,精准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26日,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认清形势,担当作为,创新方式方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

  521日,学校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毕业生“百日冲刺”精准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院提高站位,精准摸排就业状态,制定精准就业方案和帮扶台账,落实就业困难帮扶。

  715日,学校又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毕业生“百日冲刺”第二阶段精准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各学院下达未就业毕业生“百日冲刺”第二阶段精准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层层细化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

  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共发布就业相关文件15份,为历史之最,有力地保障并推动了全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

  三、校纪委政治监督推动就业,严防数据注水或虚假就业

  学校落实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由校纪委下发《关于监督推动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每周掌握全校和各学院就业统计数据,对各学院2020年就业工作开展政治监督。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发布《关于开展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严格核查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强调严肃认真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工作,指导学院有序开展数据自查。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就业专报同时递交学校纪委,由校纪委向省纪委定期报告。7月至8月,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校层面对毕业去向为签劳动合同形式/其他录用形式的毕业生进行了多批次的电话抽查,并将核查结果通报在《2020届毕业生“百日冲刺”工作每周专报》上,提醒及时修正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四、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搭建平台提供足量市场性岗位

  学校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将毕业生源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发布,并根据不同内容、对象定时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网格化精准推送就业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鼓励毕业生积极投递。同时,主动对接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市人才办、第三方招聘平台和校友企业等,搭建平台,帮助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2019年下半年,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共举办线下双选会10场,专场招聘会539场,进校企业1111家,为2020届毕业生提供岗位2160个,岗位需求数34998个。2020年上半年,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共举办网络(或视频)双选会11场,企业云宣讲34场;积极恢复疫情防控下现场招聘会,举办线下双选会3场,专场线下招聘会7场;招聘企业共计1542家(线上1454家,线下88家),为毕业生线上提供就业岗位5788个(其中线上5381个,线下407个);微信疫情防控期间,“江财就业”微信号共推文791篇,提供就业岗位需求数量3955个。

  五、立足省内服务江西地方,精准发力促留赣就业

  201910月19日,学校承办“江西省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互联网+’财经类专场就业招聘会”,现场分设供需洽谈会和赣鄱名企引才政策宣讲会两个板块,吸引省内外220余家企业参会,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025个,共需求8025人;认真做好江西省内选调生招录项目,从全校83名学院推荐的毕业生中遴选出30名同学,推荐报考江西省选调生招录项目,10名同学顺利通过考核并录用;12月24日,学校联合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江西省属国有企业及中央驻赣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到会企业44家,为毕业生提供2577个高质量就业岗位,吸引了校内外近5500多名毕业生前来参会。经过努力,全校普通本科省内实现就业1305人,留赣就业率达32.08%。

  六、积极宣传政策性岗位信息,引导毕业生应征入伍、应聘科研助理和报考第二学士学位

  为了促进2020届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学校特别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届毕业生“百日冲刺”第二阶段精准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院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组织引导未就业毕业生及时报名参加相关企事业单位、地方专项招录、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等招录招考,并对报名人数提出指标人数要求。细化各学院就业目标,对落实科研助理、增加基层单位报考、鼓励参军入伍进行了特别说明,要求各学院引导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积极报名参加。各项信息通过毕业生群、班级群、微信公众号、云就业平台精准推送等将相关政策告知每一位毕业生。

  经过努力,我校2020届毕业生落实科研助理(或行政助理)岗位27人,应征入伍21人,国家基层项目8人,地方基层项目5人,毕业生第二学士学位录取130人。

  七、以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为依托,指导帮助求职就业

  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生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根据学生不同时期发展特点,把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与课程相结合,贯穿于大学全过程,精准、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了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各类指导,基本实现生涯发展教育课程、生涯发展咨询与辅导服务全覆盖。除了为2020届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之外,还针对2020届有就业意向的未就业毕业生启动网络就业能力提升“手把手工程”。制定规章制度激励学院结合学生个人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及性格特点进行线上及线下的一对一求职指导(419人次)促进其就业能力提升。

  疫情期间,积极运用校内、外资源对未就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求职指导。举办了一系列求职促进活动,如开展了职业选择与决策、自我介绍、沟通表达、求职礼仪、面试技巧及考研指导等多种主题的求职能力提升工作坊52场,职业大讲堂35场、考研培训(2000余人参加)及直通名企实习生选拔赛(参赛人数1800余人)等活动。同时利用校外第三方专业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系统求职训练,参与人数达1016人次。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简历撰写水平,对学校75名工作在就业战线一线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就业专职人员等)进行简历特训,经过培训的老师同时对我校1045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简历指导。

  八、落实帮扶政策,做好特殊学生群体就业工作

  学校坚持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工作考核制度,出台《江西财经大学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实施办法》,并规定各学院就业帮扶工作不达标的,施行“一票否决”,不得评选就业先进单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及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工作指示,要求各学院制定“一生一策”,落实好帮扶责任人和帮扶举措,对有就业意愿而未落实就业的困难学生提供3个以上推荐就业机会及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确保有就业意愿困难毕业生100%实现就业。为2020届583名同学发放“江西省困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共计583,000元;为129名双困生(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毕业生发放求职启动金为51,600元及报销求职差旅费37,033.5元。

  积极推动建档立卡贫困生、双困生和湖北籍疫区毕业生群体的一对一帮扶,提供有效帮扶工作岗位人均5.6个。2020年上半年招聘企业共计1542家,提供有效就业岗位5788个(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

  截至8月31日,2020届本科生建档立卡家庭户173名毕业生就业率为86.13%。其中9个学院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家庭户毕业生100%就业。127名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双困生”)中实现就业122人,就业率为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