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我校举办2022年国家课题申报辅导系列讲座第一期。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唐任伍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胡大立教授担任主讲。我校2022年国家课题拟申报人员8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由科研处处长刘满凤主持。
唐任伍结合自身多年来课题评审和学术研究的体会,以“如何写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为题,进行系统讲述和解答,一是选题要问题意识凸显,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方法可行,研究空间打开。二是要做好文献综述和梳理。梳理的文献要有代表性,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三是要凝练选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四是要详细清晰的说明研究内容。五是思路方法要有特色。可以通过技术路线和研究可行性相结合,将研究逻辑清晰地展示出来。六是要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七是预期成果形式、预期社会效益要实事求是。八是选择有影响力有代表性参考文献。九是在相关领域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十是注重申请书的形式与规范。
胡大立结合自身申报经验,勉励与会教师要有信心有毅力,积极申报国家课题。他从项目选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结构框架、研究团队等几个层面对国家社科申报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选题要有“三力”,做到“七性”,处理好“两个关系”。二是研究现状综述要做到“三个代表”。三是研究价值和意义阐述要高度提炼、实事求是。四是研究内容要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五是研究方法要科学先进,并且有针对性。六是研究观点要具体鲜明,符合学科基本理论和原理。
刘满凤在总结中感谢两位教授的讲授,指出做好国家课题申请工作对提升个人学术水平和学校科研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并鼓励各位申报老师要勇于钻研、坚持不懈,为我校学科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专题辅导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申报动力,提高了教师申报国家课题的技术与技巧,明晰了申报思路。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明年的课题申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文/科研处 周家齐 图/孙坚 编辑/邓昌志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