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学术江财

首页>>学术江财>>新闻列表

《江西日报》发表谢花林理论文章

​​

  913日,《江西日报》第10版“学与思”版块刊登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谢花林理论文章《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振兴》。

  谢花林在文章中指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增值、提质和共享,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链接: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1-09/13/content_5412_5021056.htm

  全文如下: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增值、提质和共享,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即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提供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的能力,保护乡村的生态禀赋,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产品价值这一财富和优势。一是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复,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加强污水、废气、固废等常规污染问题综合治理,以及农村化肥农药污染专项治理和土壤污染综合整治,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实现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有效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生态补偿要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补偿方式要多元化,通过对口协作、园区共建、项目支持、产业转移等,促进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良性互动。此外,还要积极发展市场交易型、金融帮扶型、间接型等横向生态补偿方式。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是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乡村生态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开展特色化产业,从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形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产品,产品变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路径。一是构建“生态+产业”多业态融合机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技术赋能、体制机制创新,立足乡村功能定位,以“农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农业+旅游业”等多业态融合实现乡村产业链、价值链、主体链的全面融合发展。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引导政府、企业、集体组织、农户等多主体参与,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开发。其中,政府通过营造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来引导产业发展;企业是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的主体,也是生态产品增值收益的创造者和收益者;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供需机制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体组织和农户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下参与生态产品产业化过程。三是推动多要素协同供给机制。通过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的协同供给,共同提升生态资本的增值能力和生态价值的转化效率。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生态产品价值提质是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同时,融入乡村文化价值,又通过生态产品所反映的乡村文化,发展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产业,以实现乡村的快速发展。一是把生态文化产品所具有的价值放在与生态物质产品供给、生态调节服务产品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对生态产品的价值进行评估时,既要考虑其直接的经济价值,也要考虑其隐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长远价值。二是取其精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乡村的物质文化,包括自然生态、农业生态、村落环境、遗产遗迹等;挖掘乡村的精神文化,包括口头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挖掘乡村的制度文化,包括村规民约、宗教族规、乡贤文化等。同时,也要挖掘在当代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的优秀乡村文化。三是强化乡村生态文化的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促使生态文化产品进媒体、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开展广泛的生态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和实践体验,宣传乡村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和品牌等,提升社会各界对乡村生态文化的认知和接触,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共享,助力乡村生活富裕。生态产品价值共享是确保生态产品价值人人享有、人人受益,从而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也是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载体。一是完善产权利益分配机制。对于可分割、可共享的生态产品价值,应坚持“共同入股、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原则。以产权分配收益,清晰界定生态产品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丰富使用权类型,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依托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让生态产品价值分配有据可依。二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对阳光、泉水、空气、山林等符合三产融合要求的资源要素进行开发,必须借助于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以地缘为依据的利益分配机制。三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公众是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性力量。可以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的方式,发挥公众参与生态产品保护与利用的自主性,实现乡村地区权益共享,通过乡村就业、村民股权分红等形式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分配。(文/生态文明研究院  编辑/赵姝欣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