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我校一批教职工被评为全省、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新时代赣鄱先锋,现新闻网推出【榜样力量】栏目,将先进事迹选登,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基层党建“三化”为工作重点,以“党建+学科团队”为抓手,以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为引领,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建结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带领全院师生积极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开拓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
三个坚持,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
学院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把好党员“发展质量关”,牢牢把实“入关口”,抓住党员思想这个源头,将工作做到前面,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形式、载体,提升教育效果,真正促进党员作用发挥;坚持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关”,层层制定细化方案,完善党员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坚持把好党员“管理服务关”,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手段,创建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丰富教育管理工作途径。双高”教工党员发展效果明显。2019—2020年共发展双高教工党员2名。
“五化六学”,推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示范引领
2018年以来,全国党建“样板支部”(教工第二党支部)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和“七个有力”,构建了“五化六学”党建工作新格局。“五化”:主体责任具体化、学习教育常态化、学习形式多样化、支部班子模范化、突出问题落实化。六学:学习强国APP天天学,主题活动月月学,党课季季学,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党员集中学、轮训年年学,请进专家讲座学,走进社会调研学。党支部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在教学科研、新工科建设、“双一流”“双万”等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活动被推送到中国大学生在线上展示“支部风采”;支部工作多次被新华社客户端刊登,阅读浏览量已超过百万。学院党建品牌和教工党支部工作案例在学校首届党务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铸造“三金”,聚焦新时代党建品牌建设
学院党委围绕“金师、金研、金服务”,在“结合”上下功夫,在“渗透”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作保证,创新党组织机制与活动方式,创建“党建领航,铸造三“金”学科团队”特色品牌。一、党建领航、铸造金师学科团队。院党委注重发挥学科团队中教工党员的先进性,在课程思政与思想引领、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学业指导与心理疏导、职业规划与就业帮扶、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党支部的资源整合与纽带优势,拓展服务人才培养新功能。二、党建领航、铸造金研学科团队。学院现有的八个学科团队中分别建立党小组,安排党员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博士生导师担任党小组组长,所有新进教师第一时间融入到学科团队中,通过五个“一”工程(每周一次学术研讨、每月一次党日活动、每季一堂专家讲学、每学期一个交流平台、每年一次学术会议),充分实现“传帮带”的作用,推动学院科研不断实现新突破。三、党建领航、铸造金服务学科团队。院党委顶层设计学科团队工作,以党建助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推进智慧法院、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等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凸显高水平智库的资政功能,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六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党委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在要求不变、标准不松的前提下,创新载体抓手,讲活党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搞活教育形式,开展了排舞蹈、唱战歌、党史知识竞答、“一个党员一个故事”等多种活动,通过“六个一”工程(每个支部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学习研讨,每位支部书记至少讲一次专题党课,每位党员至少分享一次党史故事,每位党员至少参加一次专家党史讲座,每位党员至少做一次志愿服务,学院至少举行一次党内表彰)以新颖的方式、丰富的内涵,推动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入脑入心。
党建引领强服务,凝心聚力促发展
打造人才“引育留”全链条。2018—2020年学院从肯塔基大学、马来亚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引进人才15人;江西省“双千计划”4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江西省杰青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2人。
铸师德促进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教学能力提升工作。2020年,《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获批省级课程4门、校思政课程3项,《操作系统原理》获批省级线上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国奖2名,省奖3名。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专业学术竞赛奖励456人次,发表高质量论文45篇,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7项;申报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2项;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87.5%,建档立卡生就业率100%。
协同作战提升创新能力。2020年,学院获纵向项目经费达500余万(占学校1/4左右),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际国内权威论文21篇(9篇A刊),中国国家发明专利2项。
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学科通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以高水平研究响应国家战略,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服务”。如团队研发的智慧法院系统已在南昌市中院等江西省57家单位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率5000 余万元。“协同创新平台,服务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已遴选出150个项目对接全省企业,推动1200 名大学生创新创业,撬动企业、地方政府、社会投资14.85亿元,吸引境内外关联企业94 家,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编辑/毕俊如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