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青团中央启动了“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2021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面向全国招募100支实践团队,国际学院“星火国际梦之队”成功入选,成为江西省高校唯一入选团队。
国际学院团委在校团委领导下、院党委指导下,组建了由10名学生骨干组成的“星火国际梦之队”,团队在专职辅导员谢博卿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延安红色资源,深入领悟延安精神,充分运用视频、微直播、文创产品等多媒介手段,将延安精神“走起来”,将延安故事“传世界”。
校团委与延安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签订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协议,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研学红色旧址 赓续延安血脉
一寸山河一腔热血,一抔黄土一缕英魂。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时代的痕迹,在不断发展创新的今天,延安极好地保留了众多革命旧址。为深入与延续延安血脉,实践队先后前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红色旧址进行参访研学。
经过深入研学红色旧址,实践队员仿佛近距离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延安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昔日场景。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队员们了解到昔日党中央在延安引领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了作战期间良好的军民关系和全体革命人民团结一致的延安精神。“人民群众是保卫边区的铜墙铁壁”,延安的人民熔铸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更是先烈奋斗胜利的力量之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暑期实践期间,实践课程安排井然有序,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地参观,每一位队员都用心体会延安精神,触摸纪念馆中记录的帧帧昔日艰苦岁月,感悟建党百年来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将实际感悟融入课题研究中,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体验红军生活 感怀艰苦岁月
住进窑洞,一步一步追寻延安土地上的红色足迹;伏下身子,一饭一菜体验自力更生后的红军炊旅。
在实践期间的体验教学环节中,团队自己动手制作红军饭,切身感受红军革命时期自力更生做饭的生活;模拟三五九旅分班建制,深刻感怀延安革命的军团精神。在实践队居住的窑洞外,镌刻着毛主席的一句话:“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在为期八天的实践期间,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红军生活,感怀艰苦的革命岁月,用自身行动传递延安精神的内涵,弘扬延安精神。
探寻红色文化 对话革命先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调研期间,实践队员集体走进宝塔山、杨家岭、南泥湾、凤凰山旧址等文化圣地,探寻红色文化,“对话”革命先驱,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伟绩,深刻感悟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魏巍宝塔山,深深枣园情,让队员们感受到延安再造的不只是“绿水青山”,更是一座座“金山银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陕北江南——南泥湾,实践队员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的理解。
踏足延安这片红色圣地,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旧址都渲染着红色氛围,体现着红色文化,传递着红色精神。队员们在这里感触、体验、领悟,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仿佛聆听着革命先辈的教诲,和革命先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聆听专题讲座 延伸延安精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实践队来到延安,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7月24日下午,实践队员们共同聆听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赵耀宏教授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延安十三年》专题讲座。
讲座上,赵耀宏以延安十三年成功实现两次历史性转变为主线,为实践队员详细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及意义。赵耀宏鼓励青年学子用延安精神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以昂扬姿态奋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经过本次理论讲座的学习,实践队员们对延安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党史专题讲座不仅给了队员们一次思想洗礼、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更是让队员们对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延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延安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领悟。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经过八天的研习实践,实践队员深入基层实践、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感悟和践行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队员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将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拼搏进取,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文/国际学院 汪祖妍 张嘉祥 谢博卿 图/国际学院 邓逸群 储天瑞 编辑/赵姝欣 审核/柏婧 姜莹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