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三下乡】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喜迎建党百年,谱写实践新篇

  近日,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上饶市铅山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老党员、走进扶贫车间、开展爱心自助驿站等特色暖心活动推进乡村振兴,在社会实践中见真知、长才干力。

  走进扶贫车间,逐梦上饶铅山

  “一个一毛二,一天最多有四十嘞。身体不好出不了远门,有了扶贫车间,我们这些贫困户家庭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家门口就有事做了。在扶贫车间上班,我们感到十分的舒心。”正在扶贫车间工作的谢金生起身向实践团成员说道。



  实践团走进铅山县桥亭村体育用品加工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工人制作羽毛球拍。据了解,体育用品加工扶贫车间是为因残、因病无法外出工作的村民设立。扶贫车间的创建帮助全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全面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在了解扶贫车间建成原因、人员构成、运行机制以及体育用品制作流程后,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制作体验。



  自助爱心驿站,汇聚乡村温情

  爱心是雨,滋润大地万物,你一滴我一滴,汇聚温暖的善流。实践团在虹桥乡桥亭村文明实践站开展“自助爱心驿站”活动。队员们将募捐的物资按类型进行打包分类,送到桥亭村文明实践站,将物资放置于长椅上摆放整齐,并贴上“自助爱心驿站”的宣传标语。不少村民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挑选领取物资,纷纷表示:“爱心驿站真的是一个很有爱的地方,在这里能够为自己添置一些适合自己的衣物。”



  走读红色铅山,感悟百年党史

  为深入学习和领会红色历史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前往虹桥乡流源村红色革命老区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实践团先后参观了流源村革命旧址和现存石碑,跟随讲解员,追忆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了解红军的感人事迹,缅怀英勇牺牲的烈士,学习弘扬他们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队员们对党史学习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多名队员表示,红色走读活动的开展深化了同学们对历史的认知,丰富了青年学生的精神内核。新时代的青年们应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感受乡村的发展变化,感悟百年党史的浑厚力量。



  携手支教助学,真情播种希望

       实践团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求,精心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支教课程,一对一辅导孩子们的暑期作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悟透知识,为小朋友们讲述红船故事,并通过观看红色影片和动手折“红船”等活动,帮助小朋友们深入学习红船精神的内涵。小朋友们纷纷将纸折的爱心、小船送给实践团队员,那一瞬间所有人的疲倦都烟消云散了。



  此次爱心支教活动拓宽了桥亭村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领悟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队员们纷纷表示从支教活动中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他们希望用自己所学为孩子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走访慰问老党员,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向英雄致敬,为桥亭村老党员吕文生同志送去物资。吕文生同志年逾古稀,已经光荣在党66年,他见证了共产党一路带领新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切的感念。队员们悉心询问老党员目前的身体情况及生活需求,提醒他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向村委寻求帮助。面对着一群充满朝气的青年学生,老党员激动万分,一遍又一遍叮嘱队员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人民服务。



  喜迎建党百年,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于桥亭村文明实践站举行了铅山县桥亭村文艺汇演。汇演共分为《风雨同舟》《铸就辉煌》《启航梦想》三个篇章,由实践团成员和村民们共同参与。一首气势磅礴的《江西财经大学校歌》正式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帷幕,相声表演、党史朗诵、舞蹈串烧等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紧紧地吸引了村民的目光,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朝气与活力。活动现场精彩不断,掌声迭起。婀娜的舞姿,舞出了乡村文明新风尚,点亮了农村文化新生活。


(文/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钟思琪    /白秦滋 王骏  编辑/赵姝欣  审核/柏婧  姜莹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