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三下乡】人文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712日至716日,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薪火相传,守望梦想”红色经典润乡土推普实践团在吉安市遂川县草林镇开展了主题为“百年征程传薪火,红色经典润乡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拉近实践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在学院团委书记殷微微的带领下,实践团策划了“打破坚冰,感受温情”破冰活动,开展了分组传密码、接头暗号、红色知识竞答等红色主题小游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刘子煜和徐家乐主持、开展了第一课堂,对同学们的普通话进行实训,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在“zh”“ch”“sh”“r”等舌尖后音的发音及鼻音“n”和边音“l”的分辨上存在困难。志愿者实时调整讲课重点,在声母部分的教学中,讲解了舌尖后音“zh”“ch”“sh”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具体从阻碍方式、声带振动与否和气流强弱等方面演示。之后,实践团成员带领同学们学习毛主席写的红色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并怀着高昂的热情与同学们共同朗读诗歌《红色的七月》。草林中学周椿同学对实践团成员说:“我会认真学好普通话,把草林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实践团为草林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美育活动,包括鼓圈、红色歌曲教唱、编排原创红色小短剧《红军与遂川人民》、开展辩论赛、根据草林红色标识构画思维导图等。通过节奏的镜像练习、声势训练和情绪标题的鼓声训练,锻炼同学们的专注力以及手脑的协调能力。在教唱红色经典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活动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陶园章艺为同学们讲述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带领同学们练习歌词中的鼻边音,纠正同学们的普通话发音。新闻传播专业的张丽花负责教唱歌曲,殷微微老师带着同学们敲击非洲鼓、沙锤等多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来自社会学系的龙杰,以红色圩场为历史背景为同学们创作红色小短剧《红军与遂川人民》,主要讲述了1928年红军被国民党包围时,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设立圩场作为物资来源方式并成功在遂川建立根据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课间十分钟,实践团队播放了学院拍摄的红色微电影《井冈红3——寻遇》,同学们跟随电影,再一次重温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感受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随后,同学们开展了一场以“苦难和辉煌哪个更能补充中学生的红色营养”为题的激烈辩论赛。最后,实践团将同学们分成7组,通过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画出心目中的家乡——红色小镇草林。



  学院党委书记杨尚勇、副院长蒋国河、中文系叶健老师来到草林中学,走进教室与当地同学们亲切交流。“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多去看看周围居民,多与他们交流。我们要学会去打开别人的话匣子,这往往是最难的。”杨尚勇在与实践团成员交流时特别嘱咐道。




  实践团对抗美援朝老兵郭斯行进行了走访慰问,郭斯行前辈讲述了难忘的战斗故事和他转业到草林之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故事。在草林红色故事地——浮桥,实践团成员手拿团中央下发的关于普通话的调研问卷,礼貌地询问着来往的当地百姓,邀请他们填写问卷,并就关于普通话在振兴乡村文明中的重要性对来往百姓进行采访。

  遂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文财和草林镇领导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草林红色圩场展览馆、初心教育馆与毛泽东旧居,带领大家了解当地的茶馆文化。在红色圩场展览馆,康文财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1928年1月14日,毛泽东带领部分工农革命军步行40多华里来到草林,查封大土豪的不义之财,建立草林区工农兵政府以及毛泽东在草林镇萧万顺客栈召开草林地区活动分子会议的历史故事。

  “薪火相传,守望梦想”红色经典润乡土推普实践团队以爱心与热情投身到三下乡活动中,在实践中丰富见识,在劳动中检验知识,勇担时代重任,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教育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将人文之光,洒在基层,洒在农村。(文/赵振武    图/赵振武 易新超 李艺珺    编辑/张媛媛  审核/赵旻  姜莹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