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到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2021年第7次学习会。
学员们先后参观了江中食疗基地和共青城市展览馆,随后在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会议室进行交流研讨。
院长王金海指出,学院要发展也要走“改革开放”之路,重点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就业体系化及后勤管理体制机制五项改革,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学院向前发展。王金海强调,加快实现推进改革步伐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大思维方式的改革。思维定式是阻碍改革的“拦路虎”,要改变惯性思维,改变观望的思维。向改革要生机、要活力、要生产力。二是推进制度层面的改革。制度改革是学院改革的重点,必须要调整现有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思政格局。三是开放对外办学,加强校企合作。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办学一定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包容并蓄,朝着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前进。四是压实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中悟,在悟中行。学院的改革发展要在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力行上下功夫。
党委书记肖建文用四个“感”来表达学习收获。一是感叹。感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巨大成就。中国的经济、科技、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部分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处于领先地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小康。二是感悟。感悟40多年前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抉择是正确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只有实事求是地做出适时的判断,才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把握国家的前途命运,走上光明的道路。三是感念。感念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正是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核心领导,才保证了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走向了富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我们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和成功的关键。四是感受。感受改革开放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学院的发展要求我们要进行改革,改革固有的僵化的缺乏活力的体制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改革开放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能只谋一域,要有大格局,谋求长远发展,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国际化办学。
副院长丁美东表示,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巨变,但是四十多年前所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是艰难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思想上解放了,行动上才有能所作为。正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束缚,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了经济建设,走上了社会发展的正轨。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改革是从地方开始,是自下而上的推进,今天学院的改革也是要充分发挥各系部的创造力,完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机制,在学科竞赛、教学改革、人事制度上进行深化改革,谋划学院长远发展。
党委副书记邱晓平表示,从今天的实地参观学习中,充分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实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条建国、兴国、富国、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实现了富国的目标。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到经济特区,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不展现出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力量。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再到今天的共青城市,无不体现着“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学院地处共青这块风水宝地,更要发扬共青精神来推动学院的改革发展,在思维上要有新亮点,管理上要有创新,用创新来激发活力,促进发展。
副院长陆宇海结合自身表示,毛主席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同志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改革开放的变化是每个人能够切身感受的。改革是对内的,开放是对外的。学院的发展也需要“改革开放”,对内改革不适应新形势下学院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立足共青,放眼世界,为共青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深校地融合,谋求双方发展。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各党总支书记参加了学习会。(文/王飞 图/项雨朦 编辑/耿一博 审核/柏婧 姜莹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