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我校主办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新闻事业暨中央苏区新闻事业创建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6月26日,由江西财经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奠基传承开拓”: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新闻事业暨中央苏区新闻事业创建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副校长袁红林教授出席开幕式。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汤水清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会长陈信凌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刘海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教授主持。

      袁红林代表学校致开幕辞他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并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恰逢建党百年盛典,而且恰逢中央苏区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九十周年。在孕育着人民军队的这片热土上回顾党的红色新闻事业,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意义。

  汤水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井冈山精神与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科研工作也要把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继承好、发扬好。

  陈信凌简要介绍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会的发展历史,认为党报党刊研究会的成立开启了系统性、规模化、条块性红色新闻事业研究的先河。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专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尹韵公发表线上演讲。他围绕中国工人运动的史实,阐述了民主革命的本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他指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背景下理解我党的宣传工作,才能更好地执行党的宣传方针。邓绍根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期的新闻事业上的发展历程。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零碎到系统,从抽象到具体,从浅表到深入,最终形成了包含新闻事业性质、功能、党性、文风、国际传播等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刘海贵对党报早期理论的形成及其对采访实践的指导作了总结,其方法及框架包括采访必须植根于群众,实事求是,能采写、会战斗,不畏艰险、勇于牺牲。

  中国传媒大学荆学民教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传播的基本经验,包括坚如磐石的政治理想、始终如一的党管媒体、正向清晰的政治信息、强力有效的政治动员、密实完善的宣传建制、人民意愿的蝶化认同。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蒋建国教授探讨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报刊的发行、推广、公共读报活动与报刊宣教作用,他认为检验报刊传播效果的决定因素是读者,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各级党组织在报刊发行与阅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与目的所在。厦门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振祥教授带来了线上分享。他以“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健康思想与我国的运动健康传播”为主题,探析了延安时期关于健康的传播实践,简要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健康传播与时尚传播结合的趋势。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委员会会长、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教授分享了《红色中华》报的舆论监督,认为其舆论监督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揭露一些公务人员的挥霍享乐的生活态度、敷衍塞责的工作作风以及批判漠视文化教育的倾向和封建迷信观念等,有着鲜明的特色。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以陈独秀及共产党机关报《向导》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我党在这一时期的内宣语境下中国革命与《向导》的舆论关系以及陈独秀和《向导》外宣经验。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教授围绕近20年来中国编辑出版学研究的基本状况与理论建构,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和内容分析法,梳理了中国编辑出版学研究的知识谱系,为建立中国编辑出版学学术体系提供了实证资料。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建国教授在线上作了分享,他以香港《华商报》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民新闻事业”“新闻事业国有化”“改造新闻记者”三个方面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闻政策的探索。我校人文学院张品良教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始于苏区的观点。他指出,苏期时毛泽东在《红军的宣传工作》《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调查工作》文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的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起始语境和理论之源。

  分论坛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黄春平教授以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书写模式为对象,挖掘其显著特征。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田建平教授分享了西柏坡精神的传播思想、传播策略及效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朱至刚教授以四川省新华书店系统为例,分享了新阅读网络的兴起源流。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向芬研究员以台湾“左统”精神领域的旗帜陈映真为对象,探讨了左翼宣传平台的更迭。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齐辉教授以共产党机关报《向导》通信栏为例,介绍了建党初期中共党报党性、人民性的探索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李海波副教授围绕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的党报党刊的发行网和代办员网,提出报刊不仅是精神单位,且有媒介物的实体功能。我校人文学院周立华副教授以中国“洋旗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话语抗争及抗日宣传。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俞凡教授分析了山东根据地查减运动中会议的宣传动员机制与效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龙伟教授对新中国初期上海电影市场的整合及再造作了分享。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陈长松教授陈独秀中共领袖时期的报刊实践与贡献进行了探析。上海体育学院张帆副教授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中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的迭变与发展作了知识图谱描绘。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陈李龙分析了组派机关报津贴背后的中国国民党派系政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余玉副教授分享了中央苏区红色出版发展历程及贡献。我校人文学院黄志辉副教授就中央苏区新闻事业文献搜集与整理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应加强数字化、数据库建设;二是在资料搜集方法上应强调田野调查法

  (文/人文学院  熊鹰  吴辉  图/刘建芳  编辑/耿一博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三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