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瞭望》第25期刊发报道《把课堂搬到历史现场》,文章对我校创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校党委书记卢福财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报道指出,学校创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讲述党的故事,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地,让广大青年学子成为主角,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课堂思政和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目前,学校已将“红色走读”纳入实践教学,赋予创新实践学分。
卢福财在采访中表示,大学生对互联网有天生的亲近性,线上云游改变了老师台上教、学生下面听的模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高校思政教育要创新授课方式,主动将课堂向线上延伸。
此外,我校学子对学校开展创新形式的“红色走读”也纷纷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张子清献盐’的故事让我深刻了解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肖心珂表示。会计学院研究生胡鑫所在团队深入挖掘史料、走访脱贫户,还认真研究网络传播特点,以微电影形式创作走读作品《探寻传承》。“走读不只是走走看看,要把感动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他们愿听爱听。”胡鑫说道。
还有学子在体验过当年红军的伙食后表示,正是凭借“红米饭,南瓜汤”酿造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才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向胜利。(文/王艳丽 编辑/耿一博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
相关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069625?channel=weixinp
【延伸阅读】
《瞭望》新闻周刊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新闻周刊。1981年初,新华社决定创办《瞭望》月刊并得到邓小平的批准。1984年1月,《瞭望》正式出版周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本新闻周刊。《瞭望》新闻周刊以“新闻性、权威性、思想性、可读性高度统一”为特色,注重挖掘重大的独家新闻和组织重大主题报道,注重对中国和世界重大事件的权威性深度报道,注重对中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