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为会计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高铁营利模式与盈利模型”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管考磊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到场聆听讲学。
讲座内容是王立彦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之一,即“高铁的营利模式与盈利模型”,王立彦首先将“营利模式”与“盈利模型”进行了对比,指出营利模式属于行为的选择,而盈利模式属于财务处理,是一种核算选择。接着,王教授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的几点要点,一是高铁是当下中国热题之一,号称国家名片;二是专业界聚焦经济性存在争议;三是我国现行割裂的运输体系和僵化铁路机制下,高铁作为铁路网成份之一,并非独立建设和运营;四是铁路建设不但具有经济性,而且具有社会性。高铁乃至铁路投资回报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商业思路。基于以上四个要点,王教授形成了这样的研究思路,此次课题的研究应避免就高铁谈高铁,而是从铁路运输体系切入,将高铁作为铁路网体系的成份之一,结合铁路系统的公司组织架构,解剖高铁能否作为单一公司主体营利模式,进而剖析高铁的盈利模型。
随后,王立彦从煤炭外运说起,揭示了本专题讨论的基本点,他指出,运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应当从点线思维扩展到平面思维,再扩展到立体思维的方式一步步的深入挖掘涵盖高铁、普铁、高铁圈、航空的运输体系,站在整个体系的基础之上测算投资回报。经王教授的初步研究,他提出了高铁单线盈利的不可能性,他的理由有如下几点,一是从收支两面看铁路的营利模式,收入因素非常明确,为客货流量与运价的乘积,而运营成本却包括了线路建设、车辆购置、借款利率、资产折旧、人力成本等诸多要素;二是高铁投资巨大,造价是普通铁路的2到3倍;三是存在极少量的特殊货运;四是高铁运营的“季节性”。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以及“国铁数据服务”的基础数据研究,王立彦得出了这样的研究结论,高铁的真正价值在于促成普通铁路的“货运释能”,助力铁路体系整体提高运输能力。
在王立彦的精彩演讲之后,管考磊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王教授本次讲座为在座的各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方向,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讲座最后,在场师生向王立彦教授进行了提问与交流探讨。本次讲座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图文/会计学院 肖曜 李迎 编辑/毛爱彤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
【延伸阅读】
王立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会计评论》主编、《中国管理会计》主编、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学术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经济学季刊》《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