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金融学院举办2021年第4期赣鄱金融名家论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博辉教授受邀作了题为“Long Live Hermes! Mercury Retrograde andEquityPrices”的学术讲座。金融学院院长桂荷发主持讲座,部分学院老师、硕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博辉介绍了水星、占星术、水星逆行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等研究背景和研究动机,提出了水星效应假说,即水星逆行期间的股票回报率低于一年中其他时间的回报率,并提出了两种机制,即实际效应渠道和信念渠道。张博辉向大家呈现了研究结果:市场回报率在水星逆行期间比其他时间要低,这种水星效应可以用信念渠道来解释,信念渠道源自投资者对古希腊文化的信仰。
张博辉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为什么投资者持有这样的信念?这种信仰的起源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有以下几个解释:第一,古希腊文化是信仰渠道的驱动力。对古希腊文化有更深信仰的投资者可能对水星逆行的占星学更感兴趣。而且水星逆行对市场回报的负面影响在科学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更为明显。在对信仰古希腊文化的国家中,低科学发展水平会产生更强的负面效应。第二,水星逆行对交易量有负面影响,即交易量下降,这证实了一些投资者在水星逆行期间会远离市场。第三,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如果个人确实更容易在水星逆行期间犯错误,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情绪低落,从而对未来回报更加悲观。
讲座尾声,多位老师就论文的数据、模型与张博辉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本次讲座气氛热烈,师生均表示拓宽了视野,获益匪浅。
5月31日下午,张博辉教授为会计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Digital Footprints as Collateral for Debt Collection”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会计学院刘启亮教授主持,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到场聆听讲学。
张博辉以中美两国债务逾期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在金融科技时代数字足迹作为一种特殊“抵押物”对于解决债务逾期问题的作用和内在机制。张博辉教授介绍了数字足迹的定义和其产生的过程,然后基于数字经济的背景,探讨了数字足迹作为抵押品的功能。
张博辉使用“A borrower's mobile frequentcontacts和A borrower's delivery addresses for online shopping”作为数字足迹的两个信息维度,对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第一部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逾期债务,数字足迹可以明显提高追债成功率。第二部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有经常联系人联系方式、网上购物地址的借款人,其债务逾期不还的概率反而更高。第三部分研究发现,对于所有贷款申请,拥有数字足迹的借款人的审批率较高。
张博辉介绍了该研究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该研究使用年龄、性别、记录等属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设置相似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来验证数字足迹对于追债成功率的有效性。利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有无数字足迹的客户在干预前后还款行为的差异,结果发现,数字足迹对于提高还款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他们还进一步检验了数字足迹提高贷款还款率的作用机制。
张博辉教授以独特的研究数据和新颖的研究视角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有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债务逾期相关的前沿研究方向。最后,刘启亮教授对张博辉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延伸阅读】
张博辉,博士毕业于新加坡理工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校长讲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数据科学理学硕士项目联合主任。研究方向是公司金融、会计与大数据,已在Journal ofFinancialEconomics、Journal ofAccountingResearch、TheAccountingReview、Manage-mentScienc、Review ofAccountingStudies、Review ofFinancial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QuantitativeAnalysis等国际顶级金融与会计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是活跃在国际学术一线的世界级优秀金融与会计学者。近年来,他开始将大数据与金融、会计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图文/会计学院 肖曜、孙雪珂 金融学院 彭文浩 编辑/陈赞松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