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全国大学生“四史思政大课”最后一讲,第四讲“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于“人民网+”播出。工商管理学院号召学生提前下载安装“人民网+”客户端,组织学生积极观看学习,并征集学生观看材料与观后心得。
在课程分析过程中,主讲教师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六个社会主义思想阶段一一剖析,列出时间段,清晰且有条理地讲解各阶段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列举多次革命大事件,带领青年学生追溯历史,回望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工商学子在观看直播过程中认真记录,直播后撰写观后心得。
课程接近尾声,主讲教师提出要将社会主义自信提高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位学子表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时代,提出新思想,更需要以历史的思维去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才能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继往开来,不断奋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在观看直播后,一位学子如是说道。
本次课程的观看有利于健全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和信念。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青年学子应当牢记社会主义历史,秉承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图文/工商管理学院 高婷婷 编辑/毛爱彤 审核/姜莹 赵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