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经济学院党委根据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二专题研讨会,学习研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讨由院党委书记邹春发主持,院长张利国、院党委副书记李大晖、副院长胡德龙、杨飞虎、李国民、潘丹参与研讨。
会上班子成员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至第六章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指定学习书目,深入领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开展专题研讨。
邹春发带头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认为通过学习,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制度。他认为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我们创造今天的“两个奇迹”,实现经济长期繁荣和社会长期稳定奠定了和平基础、制度基础、法治基础、国防科技基础和经验基础。我们需要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努力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张利国谈到通过学习自己要更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他结合自身工作谈到,作为学院院长,要立足院情、实事求是,在做决策之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注重调查研究,更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怎么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方法来做调查研究。
李大晖简要分享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过程和可喜成就,并强调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要符合其所处时代,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杨飞虎从新中国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在曲折中探索、改革开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生机活力和新时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廉风建设四个方面分享了感悟,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潘丹强调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为了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她指出社会主义已经走过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纵观社会主义的严谨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确是大势所趋,真理所在,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胡德龙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阐释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认识。他强调,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今后工作中也要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及其根源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
李国民从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十大关系”切入,进行了分享和研讨。他指出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结合自身工作,他提到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多强调积极因素,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于西方或者国外的东西,积极、合理、科学的可以借鉴,但不可以不加思考就全盘接受,要符合国情,这一点在教学和研究中都非常重要。
通过本次学习研讨,班子成员加深了对党的光荣历史、红色历史、人民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领悟,深入学习领会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同时在研讨中,班子成员立足本职,结合主业,深学细研,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文/经济学院 吴佩芹 图/经济学院 吴佩芹 编辑/林雨晗 审核/姜莹 赵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