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编者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给我们留下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选编了王洪喜、温喜志的《“断肠明志”的铁血战将陈树湘》(《党史纵横》2018年第12期),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凝聚新时代新长征的磅礴力量。
“断肠明志”的铁血战将陈树湘
在众多的红军指挥员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菜农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骁勇机智、能攻善守著称于战场;他被俘后厉声怒喝敌人,亲手绞断了自己的肠子。这位铮铮硬汉就是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陈树湘。
1905年1月30日,陈树湘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佃农家庭。1914年因家乡遭大旱,随父流落到长沙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生。五四运动时期,他开始接受新思想,后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并于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陈树湘参加了秋收起义,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34年3月,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他人生最精彩华丽的篇章就此掀开。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第一方面军分别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长征一开始,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便担负起为整个红军主力殿后的任务。10月18日,遵照中央和军委的命令,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最后撤离兴国进入于都,并在鲤鱼坝设防,掩护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和五支主力军团渡过于都河。19日深夜,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苏区人民,开始长征。24日,红一、红二军团先后攻占安息和古陂后继续前进。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紧随中央纵队和红五军团的后面,阻击尾追的粤军第一军,在南路与敌余汉谋部展开激战,保证中央机关和部队通过信丰河,进大坪,过梅关,向大余开进。
11月14日,当8万中央红军进入湘桂边境后,蒋介石调集25个师近30万重兵,朝着兴安、全州县境湘江以东地区收缩合围,一个可置红军于死地的“铁三角”逐渐形成。
11月26日黄昏,响了一天枪声的湘桂边界渐渐平静下来。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在道县蒋家岭单独召集红三十四师团以上干部开会。董振堂表情严峻地说:“同志们,蒋介石在得知我军有强渡湘江,到湘西与我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后,匆忙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集刘建绪、薛岳、周浑元、李云杰、李韫珩五路中央军,又重金收买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的陈济棠,再加上何键的部队,共26个师30万人,在潇水至湘江这个盆地上,布下一个袋形阵地,形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区,彻底消灭我军!我军现已处在敌人袋形阵地之中,危在旦夕!”接下来,董振堂严肃地宣读了中革军委的命令,要求红三十四师留在原地“坚决阻止尾追之敌”,以掩护行动缓慢并且走了弯路的第八军团,同时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掩护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两个纵队安全渡过湘江。刘伯承拍着陈树湘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在敌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把整个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有完成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的决心,又要有万一被敌截断而孤军作战的准备。”刘伯承说完,董振堂又对他说:“红三十四师是个有光荣传统的好部队,朱总司令和周总政委要我告诉你们,军委相信红三十四师能够完成这一伟大而艰苦的任务。”陈树湘代表全师干部庄严表示决心:“请军团首长转告朱总司令、周总政委,三十四师坚决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为全军团争光!”在整个湘江东岸敌情日益严重的时刻,中央红军数万人的后卫掩护任务便落在了红三十四师的身上。
返回部队后,陈树湘与政委程翠林商量,利用走路的时间,边走边向各团干部布置作战任务。最后,陈树湘对大家说:“红三十四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隶属关系几次变更,但始终服从命令听指挥,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屡建战功,现在是大家为人民立新功的时候了……”红军史上最壮烈的湘江战役正式展开了。
12月12日,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余部来到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计划在马山附近抢渡牯子江。陈树湘仔细地观察着河面升起的白雾,两岸的密林里显得异常寂静。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陈树湘,判断这里可能有敌人设伏,命令指战员们继续作好战斗准备。果然,他们中了敌江华县保安团的埋伏。当木船行至江心时,两岸突然枪声大作,部队伤亡惨重。陈树湘指挥木船奋力抢渡,快要接近河岸时,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他的腹部。很快小船靠了岸,陈树湘坚强地紧了紧皮带压住伤口,战士们迅速扎起一副简易的担架,把他按在担架上抬着就走,由江华的界牌再进入道县。敌道县保安团闻讯,又尾追上来。山路崎岖,上岭下坡,担架颠簸得十分厉害,陈树湘的伤口没有上药,鲜血把腹部的皮带与衣服都浸透了。望着师长苍白的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指战员们又心疼又着急。这时敌情严重,为了减少伤亡,沿途一直藏匿避战。
红三十四师余部100多人,继续前进。当部队到达四马桥的旱禾田村时,地方反动武装道县义勇总队扑了过来。参谋长王光道立即指挥部队边打边走,在到达清水塘时,红军占据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清点人数,仅存的一个连长向他报告说:“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枪支有余,然而子弹只有103发……”这时陈树湘立即对指战员们做出指示:“敌人还会反扑的,可能会出现种种意料不到的情况,大家要各自为战,冲出去,到前面的牛栏洞山区会合。”刚布置完毕,只听一阵“砰砰”的枪声,敌江华、宁远、道县三个保安团蜂拥而至,红军战士且战且走。陈树湘怕拖累大家不肯再走了,他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抬着我,能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吗?不要作无谓的牺牲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革命力量,死了我一个陈树湘算不了什么,你们赶紧冲出去,不要管我!”指战员们听后心如刀割,谁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可敬可爱的英雄师长,不由分说,大家强行把师长按在担架上,由两个大个子战士抬着走。在馒头岭对面山头红军射击火力的掩护下,战士们奋力向前冲去。眼看就要冲过敌人的火力网,突然,抬担架的两个战士被敌弹击倒,陈树湘滚到田沟里,两个警卫员马上扑上来保护。陈树湘在两个警卫员的搀扶下,撤退到路边的一座破庙里,他继续向敌人射击,直到子弹打完为止。而后,他叫警卫员扶着走出庙门,巍然如一尊巨人屹立在庙堂前的草坪上。
在四马桥坐镇指挥的敌安团营长何湘,听说抓到一个红军师长,立刻叫人抬来,竭力装出一副笑脸,要去搀扶陈树湘。陈树湘用手一推,由两个警卫员扶着,走进了药店。何湘装着一副笑脸,要给陈树湘上药,请他入席用饭,皆被陈树湘拒绝。何湘眼珠一转,问道:“你是要死?”陈树湘仰头笑了,说:“为革命,我是准备随时献出一切。”何湘变了脸色:“想死,没那么容易,我不叫你死,要把你送到长沙,送到南京,叫全世界的人知道,你们共产党完了,你们红军完了……”“住口!”陈树湘大喝一声,“共产党不会完,红军也永远不会完。你们抓住一个陈树湘,这算不了什么,全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革命的烈火,你们是永远扑不灭的,它必定越燃越旺,烧死一切害人虫,烧出一个新世界!”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何湘黔驴技穷,气得额头上青筋直暴。没有办法,只好叫人抬着陈树湘,送往道县城保安团司令部请功。当押送陈树湘的担架行至道县石马神村附近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忍着无以言状的剧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实践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时年29岁。
敌道县保安团长唐季侯火速将陈树湘的遗体送往敌驻衡阳的省保安司令部拍照存验,接着又惨无人道地从遗体上将头颅割下,装在一个竹笼里送到长沙。
12月20日,敌人将陈树湘的首级悬挂于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柱上,同时杀害了他的警卫员。当地百姓为其壮举所感动,在夜里悄悄地将陈树湘没有头的遗体和他的警卫员一道掩埋在潇水河畔,成了当地无人不晓的“双坟”。
2014年10月,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与会者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强调“要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正可谓:湘江血战染晴空,殊死拼杀炮火中。烈士绞肠羞作虏,英雄浩气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