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而谨行,独而立世;尚而致雅,公而生明”秉承着这样的院训,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历来人才辈出。而在今年,学院又有一学子以总分428分专业第二的骄人成绩拟录取至暨南大学财政学专业,为学院历史再添光彩。
他就是来自财税171班的霍文希。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他曾任院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创新创业训练营负责人,组织参加过多项校级课题并结项,还取得了华创杯市场调研大赛三等奖、初级会计师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等等硕果。
在毕业临别之际,霍文希学长向我们慷慨分享了自己考研历程中的许多细节和点滴,也表达了对有志考研的同学们一战成硕的衷心祝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是继续读博深造还是毕业走向社会,我都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抓住导师给的机会,凡事预则立,这很重要。”
对于尚且未知的研究生生活,霍文希学长充满了期待,也希望自己能尽早确立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而针对考研院校的目标选择,霍文希学长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之谈。
首先,他认为,选择一个对的考研目标比努力更为重要。除了一些竞争过于激烈的几所热门211院校,一些研究机构或研究院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数学好的同学而言,可以尝试冲一冲985院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理工类985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竞争会相对较小,分数不会太高。其次,评估自己擅长的题目类型也相当重要。例如文字性背诵内容比重较大的央财801,适合计算一般、善于背诵的同学,而客观题(选择、判断、计算题)占比较高的上财801则更为适合计算能力强、相对不擅长背诵的同学。最后,在目前愈发严峻的考研环境下,霍文希学长认为,与其想着有时间二战考研,不如集中精力复习准备,争取一战上岸。
几多艰辛,几多感慨
“事实上考研压力是始终存在的,只要没有结束很难说真正放松。”
在考研的过程中,压力往往如影随形,情绪也很容易波动。那么,霍文希学长是如何一一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提起考研途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霍文希学长分享了他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是在距离初试不到二十天的时候,无比紧迫的备考时间和毕设导师对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提出的严格要求,对他当时的心态确实是相当大的挑战。
“那时候马上就要考试了却还要分心做别的事情,心态真的很崩。”如今提及那段时光,霍文希学长依旧相当感慨,“但是那个时候我只能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要更加提高学习效率,压缩相应专业课和政治背诵的时间去弄开题和文献综述。”
一方面,相当充分的前期准备减轻了当时霍文希学长的一部分压力。在大学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总结的习惯。“例如在西方经济学中,学完了消费者理论要尝试自己画出一个思维导图,把细碎的知识点能自己独立构建一个框架图。”
霍文希学长认为,对知识的及时总结能让不断积累的知识保持脉络清晰而不模糊,也能够在构建框架的过程中查找到盲区并进行特别关注与强化记忆。同时,他还指出了扎实的数学基础、高质量完成的英语单词背诵,保持较高的做题正确率对考研成功的重要意义。
而另一方面,面对压力,霍文希学长也有自己的应对经验。他认为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对自己的信心。除此之外,在考研过程中,如果感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他通常会选择暂时停止学习,转而多休息或者通过适当娱乐和与同学聊天排解苦闷。
感谢共同拼搏的彼此
时光如流水,大学四年匆匆而过,而长达一年的考研历程无疑是霍文希学长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回首,他坦言,这是他在大学生活中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日升月落,从图书馆开门一直学习到图书馆闭馆;寒来暑往,从初试到复试再到拟录取。一路走来,霍文希学长认为,与其说过程很艰苦,倒不如说是当时那个充满斗志、目标坚定的自己让他感到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意义。
在前行的道路上,奋斗者的身影往往并不孤单。
当谈起考研优势的时候,霍文希学长表示,在考研过程中他最大的优势是他拥有两三个志同道合的研友。
“人总是有惰性的,光靠一个人的意志力我认为我很难一直高效地坚持下去。”
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意味着在情绪低落时的排忧解难和互相鼓励,也意味着一起互相共享的课程资源和节省下来的搜寻时间与精力。在共同奋斗的时光里,他们既是益友,也是假想中的对手和追赶的目标。
也希望每一个江财人,在度过难忘的大学时光后,都能满怀着感慨与欣喜,去感谢当初一同拼搏的彼此。(文/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想 图/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霍文希 编辑/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