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编者按:1924年7月3日,在广州成立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国共合作的成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发展、持续发展和深入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编选了东平的《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团结报》,2014年7月3日第7版)中的内容,回顾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概况及其重要影响。
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开办的培养领导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它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办,但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了领导作用。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这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的结果,是两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伟大创举,对中国农民运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适应农村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彭湃还以农民部名义提出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培养农民运动干部。随后于1924年6月30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会议上通过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简章》中规定,农讲所的宗旨是“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以实现本党农民政策”,凡国民党党员志愿从事农民运动者皆得为所员,但必须具备下列之资格:“甲、身体强壮能吃苦耐劳者;乙、无家庭生活重大之牵累者;丙、不事奢华而态度诚恳者”,这样也为农讲所的招生定下了一个基本标准。农讲所还要求报名学员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勤敏忠实,无恶劣嗜好,在中学毕业及有相当之程度者,始能合格。
经过延聘教员、招考学员、选择校舍地点、课程设置等周密准备,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惠州会馆正式开学,彭湃任农讲所主任。第一届共有学员38人,含女生2名,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人,因“五四运动”奋斗的经验而觉悟到要“人民间去”之分子为多。
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最初规定学习一个月毕业,教学内容主要有国民党主义、国民革命基础知识、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军事训练等,并注重集会结社之实习及宣传之训练,其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办学的宗旨。第一届农讲所的教学主要是进行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行武装斗争和建立农民武装教育,并开展军事训练,使学员毕业后能指导农民组织农民自卫军,成为农民武装自卫的领导者;还组织学员到农民运动和农民自卫军搞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对农民问题和农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学员从事农民运动和搞好农民自卫军建设的决心和力量。此后相继举办第二至第六届的农讲所,其管理方法和教学内容基本参照第一届。在上述精神指引下,农讲所十分重视理论教学与社会调查、参加实际斗争的有机结合,采用启发教学法,调动学员学习自觉性,组织研究会、出版丛刊,还组织两次到农村学习,学习当地农民运动的经验。此期学生除正式授课外,最注意于所外活动,每周五天授课,凡星期日须有农村运动实习,步行之训练,马术之训练,又有农民党员联欢大会之组织,市郊农民协会之成立,及东西南北四郊之实际调查与宣传组织。
第一届农讲所的教员多系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或学者,绝大多数是兼职,如彭湃、谭平山、阮啸仙、罗绮园、孙科、鲍罗廷、佛朗克、加伦等。讲习所聘请教员原则是选择在各领域有实践经验或有理论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门的授课,如彭湃、阮啸仙等是“农头”,就请他们讲授农民运动课;李立三是从事工运的,就请他讲授中国职工运动。国民党的著名人士及学者也应邀授课,如孙科主讲《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刘卢隐主讲《世界教育概况》,林伯生、甘乃光主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也曾在这届农讲所作了《农民运动所当注意之要点》的重要讲演。另还有外籍教员来授课,如鲍罗廷主讲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概况以及当前军阀割据的背景》,佛朗克主讲的《国民革命与扶助农工》等。当时农讲所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虽然农讲所冠以中国国民党的头衔,但实际上彭湃等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了主要领导作用。在第一届农讲所开办期间,彭湃亲自给学员讲课,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作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只有宣传教育农民组织起来与地主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才能获得解放。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学生,本于8 月3日修业期满,但该所考虑到各生将来到农村组织农会及农民自卫军,须具备军事知识以指导农民,故于8月6日送各生去黄埔学校学习军事十天。除有少数学生因有特别工作不能同去外,此次去者共有25名,定名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农训班,彭湃亲自带队前往。军事训练的计划十分具体,既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也学习实际的军事技术。训练的科目有步兵基本操、射击实习、掷弹实习、搜索实习、平原战实习、山林战实习、通讯、军礼、武器管理等。
此届讲习所最后的毕业试验分笔试、口试,通过者才准予毕业。本届学生原共38名,最后毕业33名。本届学员毕业后,从中选出特派员二十四名,到广东各县去调查农村经济情况,期限一个月,每人发给旅费三十元,并由农民部发给委任的“农村经济考察员”的证件,他们也成了各地农民运动的“推进机”,也是“主持各重要农民协会区域之战斗员”。如学员黄学增,毕业后成为广东省南路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成为广东农运四大领袖之一;学员陈伯忠,毕业后曾任广宁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农民自卫军军长;女学员高情波在农讲所毕业后,深入到花县、顺德、中山、粤北等地农村,发动和领导妇女运动,组织成立了广东妇女解放协会。
但以当时广东94 县之广,农民有2400余万之多,第一届广州农讲所的毕业人数太少,难以适应农民运动需求。故自1924年7月第一届农讲所后,该所又继续开办,录取学员逐渐增多,到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一共开办了六届,毕业学生先后达800余名。广州农讲所的学员在各地农村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掀起了各地农民运动的高潮,对推动全国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第一届农讲所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即学员受训时间太短,无法在短期内掌握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部分学员入学的动机不纯,无法达到志愿从事农民运动的要求,还有部分学员思想素质不过硬、革命立场不坚定,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