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我校参加“红色走读学党史,百名学子上井冈”活动侧记:初遇井冈,留一生记忆

  “你们再晚些来,就能赶上我们井冈山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了。到时候漫山遍野都是杜鹃花,很多媒体和游客都会过来,人很多,可热闹哩。离别前,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对学员说道。

  沿着蜿蜒盘踞在罗霄山脉的泰井高速,当瞥见路过不远处醒目的红军雕塑,便意味着大巴已渐渐驶离井冈山,为期四天的江西财经大学“红色走读学党史,百名学子上井冈”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一次短暂的井冈山之行,承载了百名学子蓬勃涌动的红色记忆,记录了一串串跨越山林、踏过泥泞的足迹。

  穿越时空的红色基因

  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来到井冈山,这座山峰由此开启了数十年的革命历程,镌刻下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苦难辉煌。

  穿过座座山脉,绕过重重山路,两支队伍方才抵达基地。下车时,学员们纷纷感慨“山路难走”,也对当年共产党人在艰苦条件下仍能保持优良作风、行军打仗的毅力表示由衷的敬佩。

  寻找井冈山的红色基因,无疑要去一趟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它是井冈山红色基因的魂。讲解员告诉众学员,烈士陵园常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她目睹过年迈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爬上这109级台阶,也见过年幼的小孩小心翼翼地跟在父母身后缓慢前进。“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我的心口都会涌现出一股热流。作为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我感到尤其欣慰。”

  黑色石碑上刻着的15744名烈士的名字,甚至有些连名字都不曾被人记得,但依稀向前来吊唁、敬献花圈的人宣示着那段苦难与辉煌交织、血与泪相和的年代。循着他们的轨迹,可以清晰看见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克服艰难,最终走向胜利。

  从烈士陵园再往南走约一公里,便到达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藏文物三万余件,朱德提名手稿、王佐的青龙剑、农业产品、沙盘模型等等,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深藏密语,续写了历史篇章。学员们听着讲解员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风云激荡与红旗漫卷。

  井冈山的红色土壤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红色基因连同井冈山精神也深深地扎根在井冈山人的骨血里,形成这个地方独有的气质。

  忆红军的艰苦岁月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肩扛红军枪,有序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学员们忍不住一路唱起了红色革命歌曲。

  活动第三日,他们便开始体验“红军的一天”生活。烈日当空,他们在步云山练兵场展开练兵活动,锻炼体魄,从实践中体会红军身上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革命精神。直至午时,两支队伍才陆续前往坝上红军村的各个老乡家自己制作红军餐。

  学员们到达指定的老乡家时,一位老奶奶站在门口,望着远处。一见到他们,就立马热情招待。学员们有些负责准备饭菜,有些则同奶奶聊天,其乐融融。“以前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冷冰冰的。现在这么多孩子陪着我,我很开心,希望你们常来看看奶奶。”据悉,坝上红军村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年村子里诞生过许多革命烈士。他们的后代继续传承,身负使命,坚守村庄,为村内脱贫攻坚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吃一顿红军餐,走一段红军路。找情报、寻草药、前线救护、编草鞋等等,学员们在一天内都一一亲身体验。山间徒步数公里时,即便被太阳晒得面色通红,汗流浃背,精疲力尽,队伍内也从没有任何人中途放弃,坚持走完了前程。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条件也比当年好,但红军战士们却是在面对烽火硝烟的情况下熬过艰苦,勇往直前,他们更值得我们敬畏与学习!”一位学员感慨道。

  小康道路的新坐标

  罗霄山脉的地势条件为井冈山革命斗争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却也成为它贫穷落后的根源,阻碍其奔赴小康之路。

  据了解,两支队伍所访问的坝上红军村原先也是个贫困村,交通不便,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和小孩,长期缺乏劳动力导致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摆脱贫困,脱贫攻坚战役迅速打响。发展黄桃、猕猴桃、茶叶等特色种植,保障每家每户都有固定增收产业;充分挖掘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各类人才回乡创业;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丰富群众参与新模式后;实施贫困扶助政策,按照贫困提供补贴,入股无息贷款,实现分红等等举措。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从此翻开了新篇章。

  正如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神山村调研考察时所提出的,“扶贫、脱贫的措施一定要精,要因户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份丰硕的成果背后,绝不是一朝一夕换来的,而是八方力量的汇聚,是多年来夜以继日的奋斗与帮扶铸就的。扶贫干部带领贫困群众积极行动,同吃同住,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我们村成为脱贫攻坚示范村仅仅只是第一步,不光靠扶,实现自身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坝下红军村的村民谢先生说道。他表示,当地经济条件完善后,村里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更有底气了。

  从南昌到井冈山长达300多公里路程,层层大山也绊住了两地的交流。这一次全新的征程,不仅让山里山外融合,更是让学员充分了解井冈山的峥嵘岁月与革命精神,激励和启发他们。他们应当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信仰与红色精神的重任,站在新坐标上,成为新时代的吹号人!(图文/大学生传媒联盟  李雅婷  编辑/於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