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回收站

首页>>回收站>>新闻列表

服务地方建设中的江财人——江西日报报道我校知名专家为全省经济提振献计献策侧记

      近日,江西日报社联合我校徐斌、邢小明、黄先明等九位专家学者与记者一起走进企业、深入一线,为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项目为王”“小镇春天”“凌空展翅”等九个典型案例形成的系列深度报道,在地方建设中展现了群策群力的江财身影,传播了良方益策的江财声音,涌现了建言献策的江财故事。

  把脉问诊,尽显学者担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大项目撬动小县城”到“贪大求全不如深耕‘专精特新’”,再到“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我校学者们从营商环境、产业集群建设、交通枢纽布局等方面,立足省情,对“项目为王”“小镇春天”“凌空展翅”等九个典型案例进行专业解读,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献策献计。

  针对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学者们提出“建设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为外来企业塑造良好的前端和后端环境”“简化审批流程”等对当前全省经济发展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建议。在产业发展方面,学者们提出,“小而精、小而美、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是省内中、小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抓准产业发展方向,做到极致,将人力、资本等集中到某一个点上聚力、发力,就有可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我校学者们结合自身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深入一线,走访典型企业,提出“全省应当聚焦产业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在省份竞争中展现优势、增强吸引力”“打造‘来了就是江西人’的招牌,留住人才发展江西”等建设性意见,展现了学者担当。

  身居校园,达则兼济天下

  身居台角,光照四方;身居校园,达则兼济天下。作为高校教师,我校学者们始终坚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处世理念,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在徐斌眼中,自己虽是江西人,但更是一个经济学研究者,为家乡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义不容辞;在黄先明看来,给学生上课是天大的事,给地方经济建言献策是接地气的重要方式;对邢小明来说,“选择是多元化、自由化的”,既然选择了为地方服务的道路,那么这一走便是十年。

  身处校园,教学江财;服务地方,兼济天下。这是我校学者们的一种担当与贡献。“学以致用比学术论文更能让我收获满足与成就感。”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兴旺发展的浪潮中,徐斌始终坚持以服务家乡建设为孜孜追求的目标;虽遇到寻找素材、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困难,邢小明秉承“学习第一,服务至上”的信念,在服务地方这条道路上持续前进;黄先明坦言,对地方经济建言献策不是安排的任务,而是一种义务、一种使命。专家学者们在深入一线调研中可以向实践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了解社会问题。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不变的是江财人探寻地方经济发展良方而兼济天下的初心。

  展望未来,传递江财声音

  高校不仅是科教兴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智囊团角色。在宏观服务方面,学校承接系列省内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微观方面,小至一个县、一个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项目,学者们通过这些案例去发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的探索、新的模式与新的经验,从而带动更多地方企业走好创新的道路。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了解经济性发展,了解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鲜活的案例”“学校要有更强的理论支撑,更坚实的实践基础”“学者们要花更多精力去深入调研,走入社会、走入基层、走入企业,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等建议,都源自参与全省经济提振献计献策的我校学者们内心的声音。

  徐斌放弃了一些学术研究,把更多的精力实地调研,建言献策;邢小明坚守“高校老师要有责任与担当”,根据能力做事等。这些学者不囿于自身的得失,放大格局,着眼于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价值,在服务地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积极传播江财好声音。

  未来,我校学者们将始终秉持着“把研策变政策”的决心,助力典型案例的发展经验推广和理论升华,把脉问诊,帮助地方找到自己的特殊优势,将传统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经济优势;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形成联动,让更多人听到江财的声音。(文/网通社  卢施雨  任春蕊  汪淼茵  王子硕  刘家昕  谢龙琦  编辑/姜莹  审核/阮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