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六十五期丹井论坛。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余玉教授来应邀为人文学院的师生作题为“历程、图景与功能:中央苏区新闻漫画传播”的学术讲座。人文学院的黄志辉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出席此次讲座的还有人文学院的周立华教授,一众新闻传播专业学子积极参与。
余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传播史论,这次他围绕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历程、传播途径和社会功能三个问题向在场师生讲述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
进入正题之前,余教授先介绍了中央苏区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中央苏区新闻事业事实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实践的早期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特定时空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农民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历时十年之久。
中央苏区新闻漫画是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苏区新闻事业发展而兴衰起伏。余教授将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初兴期、蓬勃发展期和衰落消退期。早期的中央苏区新闻漫画是以画报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新闻漫画直观形象,对当时识字率极低的苏区广大群众而言非常适合这一传播方式。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苏区新闻业逐步日常化、正规化,这一时期苏区新闻漫画发展蓬勃。而自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被迫长征,苏区的新闻事业衰落,直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苏区的新闻事业结束了十年之久的历程,新闻漫画传播也过渡到下一阶段。
在讲述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传播图景这部分,余教授将传播图景根据主题分成四类:1、讴歌军民鱼水情。此主题的漫画主要体现浴血奋战和支前扩红的场景,极大鼓舞苏区军民的士气;2、揭露敌对反动行径。此主题的漫画内容主要为扁他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和贬斥国民党奴役统治;3、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此主题的漫画内容表现为支援苏区经济建设和提倡苏区新风尚;4、反映苏区政党建设。此主题的漫画作品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赞扬苏维埃政府,内容为巩固苏区政权和加强党的建设。
余教授清晰地把中央苏区的新闻漫画的社会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信息传递,构建革命图景;社会动员,鼓舞民众斗志;环境监测,淳化苏区作风。信息传递是新闻最基本的功能,苏区新闻漫画作为独具个性的新闻报答形式,传播效果直接高效,对于当时民众了解新闻信息、全面构建苏区革命图景,扩大社会影响极为有效。苏区新闻漫画孕育在苏区中央政权之下,是争取民众、引导舆论的需要,它以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优势发挥了社会动员、凝聚人心的作用。苏区报刊善于利用新闻报道和漫画进行社会环境的监测,反对旧俗、提倡新风,图文并茂的报道方式利于让苏区人民摒弃旧观念,追求新思想。
讲座尾声,余教授总结道,苏区新闻漫画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史料价值,尤其对苏区的历史和新闻传播研究价值甚高,同时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提供了生活鲜动的第一手史料。
最后,黄志辉教授对余教授的所讲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说:“研究要扎根于本土,记忆不能泯灭。新闻史研究耍不了花招,要脚踏实地,材料不仅来自于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调研。”(文/钱晨悦 图/张琳 编辑/范毅洲)
讲师简介:
余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传播史论、中央苏区新闻业。近年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参编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