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第十二届全国社会工作大学生圆桌会谈侧记

  1128日晚,第十二届全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五届研究生论坛圆桌会谈在江西财经大学成功举办。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黄晨熹教授、《社会工作》杂志社主编邹鹰出席本次论坛,尹忠海教授担任主持人。论坛以“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与社会工作大发展”为主题通过同学们提问老师回答的方式进行。在线参加参加论坛者共计637人。

  论坛现场,气氛活跃,许多同学积极提问。其中,来自南开大学的高子宁同学围绕老年社会工作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何提高老年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青岛理工大学的王成玉同学、中央财经大学的杜鹏宇同学、青岛大学的仲妮同学等就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就业与深造空间等问题。




  马凤芝教授和顾东辉教授通过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说明社工的价值与意义。马凤芝教授以自己从经济学转向社会工作专业的求学经历和1988年以来从事社会工作领域的实务与理论研究经历为例,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大陆发展的基本状况、专业属性与独特优势。顾东辉教授以复旦大学毕业生的职场经历为例强调,要区分“热门专业”与“好专业”两个概念。两位学者都指出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专业,它独有的专业伦理和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包含了大量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内容,在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黄晨熹教授回应了老龄化与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问题,他分析了社会变迁下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并以积极老龄化的视角提出社会工作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几点建议。邹鹰主编以自己从基层民政事务专员到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学习经历为例,强调了社会工作的专业魅力。尹忠海教授结合教育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精神和2035远景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出同学们要建立跨学科交叉意识,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竞争,适应国家与社会的实际需要。

  随后,在场学生又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感和使命感等为主题的问题。诸位老师都一一做了回应,学生们受益良多,深感意犹未尽。老师们的回应让学生们备受鼓舞,对社会工作专业前景充满信心,圆桌会谈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图文/人文学院    编辑/赵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