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校教师中引发热议,纷纷表示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医院院长张立军:疫情如令,责任如山。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与疾病防控的重要性。为了改善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医院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力夯实学校安全防线,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及全校师生健康体检等工作,切实做好开学前、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做好疫情常态化的防控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杜绝懈怠,确保校园安全无虞、学生健康成长。
艺术学院院长李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们之所以有文化自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高校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的地方,更是进行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中心。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工作的过渡平台,高校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不重要。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传承精神文明、传播优秀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培养并向社会输出杰出人才的使命,最终达到提升民族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目标。
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余飒: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作为体育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我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落实工作,针对高校特点抓好体育强国教育工作和国防知识教育工作,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懂经济管理有健康体魄的时代新人,带领师生做好体育产业服务社会工作,为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阳铃:9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时指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近年来,艺术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师生情况、教学方式等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艺术表达传播相结合,在对学生的艺术专业教育及美育通识教育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点打造“艺马当先”党建与思政品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体育学院学工办主任马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和体育工作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习科学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以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金融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游志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作为一名辅导员,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好党的青年学生工作,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李暄:2020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的历史关口,我们迎来了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办好中国教育,办好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和勇挑时代重任的担当精神,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
(整理/姜莹 审核/阮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