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法学院领导班子、副科级以上干部、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共计30余人,在2020年暑期工作会的第一阶段,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研讨。学习由学院党委书记郭海峰主持。
郭海峰领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的部分内容。他认为,全院上下需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立德树人首先就是要将“德”立起来,坚持读原文、悟原理;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教育者要成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做教书育人的工作;要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只有锻造过硬的具有专业技能,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学院事业发展上来,作为基层单位,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进学院发展。
院长杨德敏领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6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他强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发展学院事业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对于学校、学院的发展,全院师生要有“自豪感、方向感、紧迫感、使命感”,要敢于自我革命,解放思想,把学院各项工作做好、做出特色、做出成绩。
理论学习后,与会人员分别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大家表示,要带着使命学、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郭海峰书记认为,我们的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找准工作中的问题,解放思想,自我革命,打破束缚,冲出藩篱,解决问题。全院上下要有精气神,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争取让法学院在学校各项事业中走在前头。
党委副书记毛细荣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阻击战中,有着非常充分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我们努力强化疫情期间的思想引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副院长谢丽华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于学院目前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在十三五工作已取得了成绩基础上,解放思想,打破已有格局,寻找突破口、增长点,有效推动学院包括科研工作在内的整体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黄华生教授认为,专业老师要改变思政工作属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范畴的旧思维,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育。
许林波老师认为,初看治国理政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培养的青年大学生最终都要走向治国理政的岗位,把意义放大一点重要性很大。教书育人,老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思想,只有教师将自己的思想守住了,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想才不会跑偏。
杨新绿老师认为,2020年全国上下都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新的学期更是新的开始,我们在关注学生专业学习基础上,也要积极帮助他们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师自身必须不断提升政治修养和专业素养,通过日常打卡“学习强国”APP,与中央政策思想、国内外时事要闻、最新思想理念保持一致,更好地指导日常教学科研工作。
通过本次学习,全体与会同志都深刻领会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在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院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开展,营造出学习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图文/法学院 李临彧 编辑 /白新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