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信息管理学院2020年“云”暑期学校结业

  8月22日下午,2020年信息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暑期“云”学校结业典礼在腾讯会议室成功举办。        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军作暑期学校结业总结讲话,对6位专家的莅临分享表达了感谢,对3天来近2000人次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肯定,并希望来年九月再次重聚江财。

       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沈波对专家报告内容作了简单总结,并再次介绍了学校和学院对研究生的支持政策,鼓励并欢迎各位学员报考信息管理学院。

       暑期学校学员汤肇东、廖嘉莉代表全体学员分享了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心得体会。

​  本次暑期学校820日到22日,共为各位学员开设了6个专题的课程。

  专题课程1:区块链与数智管理

  8月20日上午,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为暑期学校全体学员讲授“区块链与数智管理”,胡祥培教授从实践经历出发,详细分析了区块链与数智经济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别对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商务与智慧农业做了展开讲述,对区块链产业智能管理在农业、能源、医药、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未来工作做了简单的设想和介绍。

  专题课程2:物流与供应链在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创新应用

  8月20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李建斌教授为全体学员讲授了“物流与供应链在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创新应用”,主要以京东1号店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例,详细介绍了物流与供应链方面应该采用的优化方法和优化流程,通过分享团队成实践成果,介绍了现实中如何落到实处解决“仓库布局”、“库位分配”、“订单处理”、“拣货路径”等困难的处理步骤,并对物流与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单分析。

  专题课程3:不规则文本检测与识别

  8月21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为全体学员讲授了“不规则文本检测与识别”,白翔教授结合过去几年内研究的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不规则文本监测识别的方法,阐述了监测识别方法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就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刻探讨。最后谈及文本监测与识别的未来趋势,他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专题课程4:深度学习模型压缩加速技术研究

  8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特别研究员丁贵广教授首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出发,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四个研究分支及应用,针对终端设备计算资源有限和业务精确度要求的矛盾,提出深度学习模型压缩加速技术,其中对模型剪裁和模型稀疏化做了详细阐述。同时以在深度学习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丁贵广教授详细阐述了模型训练优化中所遵循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并介绍了模型压缩技术在端侧的广泛应用。

  专题课程5:手势识别技术及应用

  8月22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苗启广教授主要从背景、相关工作、技术框架以及应用成果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手势识别技术。以手势识别的本质,人机交互为切入点,结合竞赛项目,对人机交互的相关工作进行深入介绍,并针对多模态数据会影响手势识别产生的问题,为全体学员介绍了改进版算法——“基于时空注意力机制的手势识别算法”。

  专题课程6: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的拓展与应用研究

  8月22日下午,吉林大学隋建利教授为全体学员教授“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的拓展与应用研究”。隋建利教授以论点与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的拓展与应用研究,以四篇论文为主详细讲述了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研究的推理过程,并对所得出的结论做了一一分享。

  暑期学校授课专家简介

  胡祥培,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多次获省科技进步奖和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管理科学与工程组成员,第7届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现任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国家创新群体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物联网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及数智管理。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李建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华中大-卓志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入选2020年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项目,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主要研究领域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优化及医药供应链管理。目前在国际商学院UTD24顶级期刊发表3篇论文、在一流SCI/SSCI期刊及国内权威期刊发表接受60多篇文章。曾获首届华人学者管理科学实践奖、华中卓越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及青年新锐奖;已结题自科青年基金项目后评估为特优。

  白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已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CCF A类论文50余篇。曾应邀担任CVPR, AAAI等十余次领域主流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或资深程序委员。任IEEE TPAMI, PR, FCS等学术期刊的编委。曾获AAAI-2019杰出资深委员奖,IAPR/ICDAR2019青年学者奖,连续6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丁贵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国家公共安全、网络内容管理、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视觉感知理解、机器学习、数据检索等方面的研究。课题组先后主持和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国家973、863等项目数十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公安部二十三局、快手、新疆联海创智、数码视讯等单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苗启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西安市大数据与视觉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协会计算机分委会工程专业认证专家,CCF杰出会员,IEEESeniorMember。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在研和完成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近年来,在IEEETNNLS/TIP/TGRS/TEC/TIST;ICCV、AAAI、IJCAI;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隋建利,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图/文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