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千字文】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思考(一)

​​​​​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我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现官网推出“千字文”,刊登各学院领导、教师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会计学院党委书记 黄雨虹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重点领域,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推进研究生教育确定了时代方位、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立德树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人才。

  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出现了重科研素质、轻政治素养;重学术成果、轻日常考核等倾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考核不全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影响。

  鉴于此,我们在今后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内涵发展。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管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弘正气,强过程,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始终坚持以德为先。

  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瞄准前沿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端,是人才培养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国的各项发展急需大量能在多领域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登山队”,需要进一步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和技术变革等方面有所突破。因此,研究生教育不能满足于仅仅完成培养过程,而应该始终聚焦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严进更要严出。要推进产教融合,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让研究生们在攻坚克难中实现卓越成长。

  三、全面落实导师职责,打造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

  新时代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政治素质、教学理念、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新要求,也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一是要抓好导师遴选二是要增加师德建设三是要增进优秀交流,不断提升导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创造有利于导师成长发展的环境,打造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

  会计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是学校目前研究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今后我们一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重视政治素质教育,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日常教育管理,严格各项考核评比,为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尽心尽力。


  立志服务、服务学生

  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肖安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科技领域的研究生,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而青年才俊要想施展才干,必须生逢其时,否则空有一番抱负也将抱恨终身。当今时代,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接力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总书记的一番话,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同时也更坚定了立志服务、服务学生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亲切关怀青年发展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我作为高校工作者倍感鼓舞,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学生头脑,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担当奉献贯穿于火热的青春实践中。

  我们立德树人的对象就是青年学子,我深刻认识到应当牢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书育人的初心,为广大学生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努力使得自身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为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贡献力量。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职责

  会计学院副院长 周冬华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导师。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成效,我们必须优化导师质量,强化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此,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导师的培养质量:

  一、强化导师的理想信念。导师的理想信念事关研究生育人的成效。只有导师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研究生导师应该把理想信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

  二、强化导师的指导能力。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方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应该积极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根植于我国经济制度,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吸纳研究生的参与,从而提升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研究生队伍建设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具体而言,完善导师选拔机制,建设导师的考核制度,出台导师的退出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完善建立研究生导师的“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制度。


  培养学生,没有捷径

  会计学院副院长 曹玉珊

  自1994年留校任教以来,迄今为止已有26年了。2008年,我开始担任会计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至此已经指导过近两百名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型和专业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对我的喜爱和信任,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研究生导师,肩上担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因此,我一直秉承着培养学生,没有捷径的信条,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使其能够参与学术研究的前提。本科生过渡为研究生时,会有一些很微妙的心理变化。因为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从课堂中汲取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参与的专业性研究较为有限,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老师出现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而在研究生阶段,他们所参与的课题、竞赛、论文的难度与水平都大幅度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研究生阶段也就只是本科的延续,永远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选择者和思考者。这与我们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也是相悖的。因此,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一直都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关键性的指点。对于学术型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几乎是强迫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在学校多待一会儿。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行针对当下会计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并写出论文。在他们遇到瓶颈时,我会及时给予提示以启发他们。我做这些事情,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写得非常出色的论文会共同发表到期刊、杂志上,还不够成熟的论文就继续改进。到了研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训练的这些论文,去选题,去写毕业论文。

  二、督促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点。毫无疑问,会计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着学生在学习与研究时需要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但是只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会计研究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写论文,他们还需要去会计实操中了解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与差异。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同时又服务于实践。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每时每刻都会督促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学扎实,同时让他们利用好假期或课余时间,去积极参加各类实习或项目实践。尤其是对于专业型的学生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会要求这些学生,在录取之后的那年暑假提前到校。我会亲力亲为地教他们写文章、编写案例。还经常带领学生与企业对接,让他们在项目中展开实地调研,了解不同行业或企业的财务环境。

  三、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状态。定期了解学生的近况、督促学生树立阶段性目标,是鞭策其不断进步的有效方式。除了学习以外,我也会非常关心学生们在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说学生们的日程安排、出行时间和地点、休息时间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一个相对轻松、安全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我通常会用不同的方式去了解他们的学习以及生活近况,引导他们明确自己下一阶段的目标。

  四、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进步。当然,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会计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各个时期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方面,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将最新最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生活方面,我们也需要不断地了解新鲜事物、了解他们所适应的学习方式。我也经常会在课余时间,跟学生交流、讨论,了解他们年轻人眼中的世界与我们眼中世界的差别。这些对于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拉近师生距离来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理/匡琳  姜莹  审核/阮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