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老报纸,讲述着蛟湖的那年那月;天光云影的照片,展示着蛟湖的晨夕四季——近日,一组以“江财红”为主色调的文化标识牌成为蛟湖新的风景线。这也是我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施行“湖长制”以来,挖掘蛟湖文化内涵、丰富江财湖泊文化的又一创新举措。
这些文化标识牌包含“蛟湖记忆”“蛟湖四季”“蛟湖一日”三个版块,分别展示我校师生校友发表过的有关蛟湖的文章和蛟湖春夏秋冬、一天早晚的不同风景。在设计上,采用“江财红”为主色调,以镂空设计增加透视效果,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在位置上,则选择通向图书馆的主干道旁,既不破坏蛟湖原有的园林设计,又与图书馆外的名人训词、灯杆上的文明创建公益广告互相呼应。为全方位地展示蛟湖文化内涵,放假前后,在湖长袁雄副校长指示下,宣传部、文明办翻阅校报创刊以来的所有报纸,收集、补拍各个时段的照片,展现了做实做细的“绣花功夫”。
打磨细节,“绣”出精品,彰显文明校园的江财味道、江财品格、江财风范——这是王乔书记在7月14日举行的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为此,重视软、硬两方面的环境建设,既要“蛟湖绿”又要“江财红”,成为我校蛟湖建设的共识。
为葆“江财绿”,打造干净、美丽的蛟湖自然生态,暑假以来,后勤保障处从三个方面持续加强蛟湖治理:修剪湖四周下垂的迎春花枯枝,每天打捞湖中漂浮物,保持湖面清洁;请专业公司设计了蛟湖水生态修复方案;着手设计蛟湖一园一景建设项目。为添“江财红”,彰显蛟湖建设中的江财味道,除设置文化标识牌外,学校还于近期在蛟湖中放养了一批大雁,并将湖心小岛命名为“雁岛”,蛟湖将持续承担承载校友情怀的使命。
此外,根据我校创建文明校园的日程安排,和南昌市“创文”工作要求,暑假期间,我校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处于不间断运转状态,加强日常保洁、严管建筑垃圾、严格防疫制度、增设公益广告,积极落实反馈各类检查组下达的整改任务,获得了相关部门好评。(文/孙爱霞 图/孙坚 编辑/姜莹 柏婧 审核/阮艳平)